-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揭秘江苏卫视最强大脑y
揭秘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北大心理学教授-魏坤琳
雪白的衬衫、阳光的笑容、时尚的发型,魅力足以闪耀整个舞台!“科学是我唯一的评判标准。”他说。全场掌声雷动。我手捧电脑,在黑暗的后台,几乎落泪。
他是魏坤琳。作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凭借阳光的外表和过硬的资历,魏坤琳在校园中早已颇有名气。如今,他以科学评审的身份加盟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国内少见的一档专注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和脑力竞技的节目,更是令他成为国内电视屏幕上少见的科学明星。
回想三年前,我为“未来光锥”做科学星探时和他第一次约见,他拖着箱子从芝加哥直接抵达北大。“我要把你包装上舞台做演讲,还要采访你,让你成为科学家明星。”我手舞足蹈的设想着,他则一边不顾疲惫地演示实验室的各种装置,一面反复叮嘱我:“不要让人家觉得我总在玩啊!”
科学家本来不好写,庆幸的是,魏坤琳这三年,真的“玩”起来了。
用游戏帮助病人康复
虽然我和魏坤琳认识已经三年,但当我想为他做一个全面的采访和报道时,拿着他丢给我6个不同领域的论文,还是犯了愁:这些论文各自相对独立,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技术,怎么把他们穿成一条线索,真是为难。还是让我沿着记忆的线索,来简略描述我所知道的他的研究吧。
魏坤琳2000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运动控制和电子工程的硕士学位和运动控制的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康复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北大心理学系,现在是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2011年冬天,我追着他的脚步穿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拥挤的楼道,直奔康复科。他健步如飞,风衣左右扑打。这个用体感游戏帮助中风病人康复的项目那年没有拿到经费。“人家说我已经有两个项目基金了,不再给了。”这意味着,这事儿他原本可以不做。但他知道,这在国外已经是成熟的技术,只差些数据就能在中国应用了。于是他采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策略,自己联系医院,说服医生,招募病人,要给这项他从芝加哥康复医院就开始的研究临门一脚。
康复室是最能感受到生命力之顽强的地方,各个僵硬的身躯攀附在各式器械上,对抗着生活中难以遇到的阻力。我们来到最里间,魏坤琳和两个几个月前中风过的病人打招呼,其中一个站在体感游戏踏板上,笨拙地变换重心,试图控制屏幕上的滑雪小人左右变线躲开障碍物。
魏坤琳对体感游戏重新编程,通过外接的电脑,让踏板对两只脚的敏感度不同。魏坤琳供图。
中风病人的行动,我想可能像是身体和意识分家的感觉吧。中风让身体局部丧失运动功能,显得僵硬而笨拙。传统的康复方式几乎是胁迫式的,比如把对侧的手臂绑起来,强迫病人锻炼中风的一侧。这样的方式确实行之有效,却无法应用到下肢——如果把一条腿绑起来,可能病人还没锻炼已经摔倒再进急救室了。
魏坤琳对体感游戏重新编程,通过外接的电脑,让踏板对两只脚的敏感度不同。例如病人左侧中风,走路会下意识地把重心移向右脚,左侧运动幅度降低,最后越来越弱。在干预过程中,就让体感游戏的左侧踏板调得不那么灵敏。病人得拼命控制左腿才能玩好这一款滑雪游戏,想左转时用力压,要右转时使劲抬。最后不仅锻炼了中风侧肢体的控制,还锻炼了平衡能力。此外,以前的康复医学不怎么定量。病人只是在器械上逐一练习,运动能力恢复到什么水平、进度是否合理,都无从考量。而游戏的参数和得分恰好可以作为定量化的依据。如果大量病人利用同一套游戏来康复,就可以为康复医学提供更多数据。
康复室里,病人轮番上阵,玩得大汗淋漓。其中一个在游戏的当间儿气喘吁吁地转过身来说:“要是康复都能玩游戏多好啊!”健康人可能难以想象对身体失去控制的滋味,以及随之而来的低落和沮丧,但魏坤琳一定是知道的。“我在芝加哥研究用体感游戏帮助中风病人康复,但万万没有想到,回国之后第一个实验对象,竟然是我的父亲。”他的父亲一年前中风,当时刚刚回到国内的魏坤琳,利用自己的研究,给爸爸做上了体感游戏康复训练,还把这些训练拍视频,以便给后面的病人展示如何利用体感游戏做康复。 半年后,实验从他父亲推进到更大的规模,未来,也许更多像他父亲一样病人,能在康复中增添更多希望。
为糖尿病足定制鞋垫
认识魏老师第二年,他开始“狡兔三窟”,几个小时不见就移动到几公里开外的另一个实验室里。步态实验室是最先开拓的战场,在这片战场上,他有着格外庞大的期望:“美国某些鞋子品牌,给明星定制鞋;如果有一种更简单的方式能测出人足底的状况,判断他的脚需要什么样的鞋底来支撑,再把这种设备放在卖鞋的门店,那么普通人也能享受定制鞋的待遇。”
实验中,长长的楼道里铺了特制的跑道。身材健美的长跑运动员赤足踏上测力板,花花绿绿的足底受力图瞬间出现在屏幕上,魏老师指点着图,告诉我哪只脚拇外翻或足外翻。“人的脚多少有些不周正,”说着,他翘起一条腿,掰过鞋底,“只要看看鞋底的磨损情况。两只脚都可能有明显区别。天生足畸形、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