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乳癌相关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乳腺癌分子标记物,分子标记物,肿瘤分子标记物,分子标记,ssr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issr分子标记
[关键词] 乳腺肿瘤;基因,BRCA-2; 基因,p53;基因,erbB;综述
乳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妇女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乳癌的生物特征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文就乳癌相关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BRCA1和BRCA2基因
早期研究证实,家族史是乳癌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这些家族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发现了几种有缺陷的肿瘤抑制基因,其中包括BRCA1和BRCA2基因。BRCA1位于染色体17q2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乳癌的遗传易感性是由于胚系中BRCA1的一个等位基因灭活,随之而发生机体乳腺组织中另一个等位基因丢失的结果。BRCA1单基因突变明显增加了女性发生乳癌或卵巢癌的危险性。最近研究显示,BRCA1在人类乳癌形成和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1]。BRCA1编码蛋白在细胞转录调节和DNA修复中有多种特殊的作用,BRCA1突变消弱了这些功能,从而增加乳癌发病的危险度。大多数有BRCA1基因突变的乳癌和卵巢癌伴有p53基因突变,因此p53基因正常功能的缺失似乎是BRCA1突变细胞生长的先决条件。BRCA1、BRCA2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相关基因(HNPCC-relatedgenes)被认为是基因的看护者,它们在DNA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另一种乳癌易感性基因BRCA-定位于染色体13q12-13区域。与BRCA1基因相似,BRCA2基因亦被认为是抑癌基因。研究表明,BRCA2相关性乳癌与BRCA1相关性乳癌所占比例大致相同,BRCA2同样使女性早发乳癌危险性升高,并且遗传性BRCA2突变也与乳癌组织学分级高有关[2]。对于家族性及非家族性乳癌病例,进行BRCA1/BRCA2突变筛选,不仅有助于乳癌的预防,继发肿瘤的早期检测,而且有利于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乳癌病人的一、二级亲属的遗传咨询。同时将BRCA1/BRCA2突变结合传统的预后指标如淋巴结转移及ER、PR状况等,将有效地对病人进行预后分析,指导临床。
2 p53基因
p53基因是研究最为广泛的抑癌基因。野生型p53基因在细胞周期中起到“分子警察”的作用。当DNA受到损 害时,p53基因作为一种细胞周期调控点,可能通过诱导一种暂时性G1 停顿而使受损DNA得以修复,或者通过促凋亡作用而消除受损细胞[3],这样确保了基因组的完整性。而突变型p53基因不能介导上述任何一种效应。因此,p53基因在细胞增殖调控中保护作用丢失是许多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p53基因畸变在乳癌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倾向于在恶性进展的早期发生,并且在具有乳癌家族史的乳癌病人中p53基因突变频率高达58%,在散发性乳癌中则达30%~50%。1991年IWAYA等[4]提出乳癌中畸变P53蛋白表达与乳癌浸润性增加和预后不良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53基因具有多种功能:调节转录,稳定基因组,抑制细胞周期进展,促进凋亡,甚至还可能抑制血管形成。而多种抗癌化疗药物都是通过损伤DNA进而促发凋亡来达到治疗效应的。因此,p53基因功能灭活不仅提示预后不良,还可能导致对凋亡的抵抗。
3 erbB癌基因
erbB-l的基因产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具备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受体,在与相应配体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幔═GF幔┑冉岷现螅岽碳な芴宓睦野彼峒っ福贾率芴灞旧砑跋赴诘鞍字世野彼岵谢姿峄庑┑鞍鬃魑诙攀梗斡胂赴至选⒃鲋场V琢鱿赴勺苑置诖罅康腅GF、TGF岬壬ひ蜃樱饔糜谥琢鱿赴陨恚蛊湓鲋场U庵肿苑置谧饔靡驯蝗衔悄承┲琢龇⑸Э卦鲋车脑颉GFR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癌中均有表达,在转移灶中表达更高。多项研究证明,EGFR与预后不良的因素,如类固醇激素受体缺乏,淋巴结状况,组织学分级等相关,是乳癌的一种独立预后预测因素。erbB-2(HER2/neu)基因首先从化学物质刺激诱发的大鼠神经母细胞瘤的DNA中成功分离,其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该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21,编码跨膜糖蛋白P185。P185蛋白是由125个氨基酸组成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在羧基端有自身磷酸化位点[5]。HER-2/neu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在乳癌中HER-2/neu基因扩增或过表达,预示病人术后肿瘤易早期复发且生存期缩短[6],且与病理分级也相关,随着其阳性表达率的增加,病理分级也增高。HER-2/neu基因扩增或过表达的乳癌病人用常规剂量化疗药物治疗,疗效降低。在治疗方面,采用抗HER-2/neu基因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抗基因治疗,已应用于三期临床,对于HER-2/neu基因过表达且伴有腋淋巴结转移的乳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西医儿科课件急性上呼吸道炎.ppt
- 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必备.doc
- 中药煎剂的用水问题.doc
- 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必备打印版.doc
- 中西医结合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doc
- 丰富英语爱好者知识的实用谚语学习大全D部分.doc
- 临床医师—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的全面保护.doc
- 临床医师——小儿心衰治疗的展望.doc
- 临床医师——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急救中的应用.doc
- 临床医师——胸膜炎的诊断和治疗.doc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西州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4-2025年4月考试高二语文试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