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2乡关何处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VIP

高中语文 3.2乡关何处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3.2乡关何处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二板块:乡关何处《前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2.进行文本研习,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虚实结合的写法。 2.筛选信息,把握主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方是一个诗意的名词,它有梦幻般的色彩召唤我们,它有绚丽多姿的世界等候我们;它引领我们离开家园,奋然前行,它鼓舞我们实践人生,寻找精神的家园。这节课我们一起研讨曹文轩先生以《前方》为题而写的摄影散文,探讨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 二、作者介绍(看资料《柳易评曹文轩:当雨水被赋予了意义》) 三、课文研讨 探讨1:为什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参考:(1)文化积淀。潜意识中的迁徙欲望。(迁徙的习性)(第3、4段) (2)前方的召唤。(“前方”在文中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是理想的召唤。)(第7段) (3)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吸引(第5段)(看资料《人类的不满足》) (4)被迫的无奈(第6段) 探讨2:当人由于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驱使出门远行的时候,作者却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如何来理解? 参考:远行时的“惶惑”与“茫然”,“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 探讨3:如何理解作者所提出的“人的悲剧性实质”。 参考:作者显然是把“走向前方”、“到处流浪”与“家”对立起来,所以远行了就“无法还家”“即便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探讨4:看《今生今世的证据》,思考:我们有可能挣脱作者所说的不可避免的悲剧吗? 参考:有可能。只要我们找到今生今世的证据。 不可能。因为我们找不到真正的家。 三、拓展 1.讨论:人生是一场苦旅 我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奋斗,寻找着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寻找更新更多的价值生命就成了生命活动的目标,也就成了人在一生中永不停息的活动。生命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地历险,人生的至美风光就在险峻的巅峰;对于生命终级目标的苦苦思索与追求,注定了我们永远在路上。 2.讨论:如何面对这趟不可避免的苦旅? 参考:找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处(家)。“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第9段)我们若有心灵的栖息之处,无论远行到何处,仍然有家的感觉。这个心灵的栖息之处可以是信仰,可以是爱….,是任何让我们永远觉得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 一、教学目标: 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文章富含哲理,需要仔细品味,课堂上可让学生充分讨论,集思广益,通过评点理解课文。 三、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知识 刘亮程是近年来在众多作家中独树一帜的作家。首先在于他的选材与众不同,他写的东西来自于远离城市的一个边远的乡村,不仅如此,他所写的乡村里的故事又大多是他青少年时的往事。这样就给今天的青年学生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城市的学生,更难以体验到那种过去的穷苦落后的乡村生活。这是一个难点,应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通过教师讲述、观看多媒体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一下“过去的村庄”。 1.在预习的基础上补充强调刘亮程的情况。 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沙湾县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种过地,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村子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所有树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他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现在新疆文联工作。 自2000年起,刘亮程的散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2.观看乡村生活图片。 3.对家、故乡含义的认识。 故乡是你多年生活的地方。你曾在那里呱呱落地,跟妈妈牙牙学语,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过初次的激动,结识了最初的朋友,启迪了你的智慧之窗。故乡就是你的母亲,她教过你,呵护过你,好好研究你的故乡吧,认认真真地研究她的每条街道和她的居民吧。 ——[意大利]阿米琪斯《马路文明》 人可以另外选择居地,但没法重新选择生命之源,即便这里有许多你无法忍受的东西,即便这块土地曾经被太多的人口和太多的灾难压榨得疲惫不堪气喘吁吁,如同一张磨损日久的黑白照片。你没法重新选择父辈,他们的脸上隐藏着你的容貌,身上散发出你熟悉的气息,就埋藏在这张黑白照片里。 ——韩少功《世界》 故乡≠家 故乡≠出生地 故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