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讲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虚词讲解.ppt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3.【因】 (一)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等。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察今〉〉)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为,由于。 ①祥符年间,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连词: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名词 :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4.【于】 (一)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多种组合关系。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在……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6.被。(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7.“比”。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 注意: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相当于“于+此”, 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在这、从这等。   ①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②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勾践灭吴》)   ③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崤之战〉〉   十五.【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二)连词。 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3.对付。 ①庞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