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形态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轮虫形态综述,意识形态研究综述,车轮虫,轮虫培养,车轮虫病,萼花臂尾轮虫,六发左轮虫群重炮,轮虫图片,轮虫养殖,蛭形轮虫

轮虫形态综述 1 概述 轮虫是一类体形较小的多细胞动物,体长一般为100~500μm,最大的仅2 mm,大多数种类生活于淡水中,是江河、湖泊、池塘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海洋种类不多,数量也较少,是经济鱼类、虾类良好的动物性活饲料,也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轮虫的头部有一个称为轮盘(corona)的结构,是由身体前端腹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轮盘是头区的主要结构,有运动和取食的功能,也是轮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轮虫体表的其他部位无纤毛,头部后是囊状的躯干部,内有内脏器官。尾部或长或短,与躯干的分界明显或不明显。尾部有由2~30个腺细胞组成足腺,足腺的分泌物通过足腺管开 口在趾或尾端部,身体借足腺分泌物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轮虫体壁的外层是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层,有的种类躯干部的角质层加厚成甲板及刺、棘等结构。上皮细胞内为平滑肌与横纹肌构成的环肌带和成束的纵肌。头部和尾部肌肉的收缩可使头、尾伸出或缩回躯干部。肌肉和消化道间为充满体腔液的假体腔,体腔液中有变形细胞。 轮虫的形态和生态特征受一系列外源性因素(如温度、食物的种类和密度等)和内源性因素(如品系等)的影响.有关轮虫品系间形态和生态特征的差异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其中,对轮虫品系间的形态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角突臂尾轮虫(B. angularis)和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等种类,内容涉及轮虫的个体大小和非混交卵体积等方面,而对轮虫休眠卵形态等的差异研究却极少。休眠卵是轮虫有性生殖的产物,具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刘桂云(2006)等发现再次证实了这一结论.温度对轮虫休眠卵大小等形态特征的影响还常与其他外源性因素及轮虫的品系有关食物浓度和培养液盐度也是导致轮虫休眠卵大小等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Serrano等[认为,培养液盐度的变化导致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休眠卵长径的变化. 在自然水体中,某些种类的轮虫(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其形态具有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可以根据环境中某些因子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诱导轮虫形态可塑性(形态变异)的因素主要有: 1)自然水体物理因子的变化; 2)捕食者释放的化学信息素; 3)食物组分的变化; 4)同类相残[;5)异质生境中的生活史对策。表型可塑性使得轮虫可以根据环境的特点调整自身的适应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适合度(fitness)。殷旭旺,赵文(2009)研究结果再次表明,在捕食者(晶囊轮虫)存在的情况下,轮虫可发生较为明显的形态改变,表现为其被甲某棘刺的增长。形态的变异在萼花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较为明显,而壶状臂尾轮虫仅前中棘刺有增长的现象。轮虫被甲形态的改变有助于减少被捕食的风险(Gilbert J J,1980)。然而,并非所有的臂尾轮虫都通过这种方式抵御捕食风险一些小型轮虫种类如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其被甲形态不随晶囊轮虫的存在而发生改变(个人观察结果),这类轮虫主要是通过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概率来降低捕食风险(Sarma S S S,2007)。 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和实验生态学研究的深入,曾被认为是单一物种的褶皱臂尾轮虫,实际上是由同胞姊妹种所构成的复合体(B·plicatiliscomplex)(SERRAM,1998),其中已确定分类地位的3个物种为B·plicatilisMüller 1976、B·rotundiformisTschugunoff1921和B·ibericusn·sp。殷旭旺, 赵 文(2008)为了更深入了解褶皱臂尾轮虫复合体的系统发生和进化,首先要对该复合体中各组成物种的起源、进化及亲缘关系进行详尽的研究。在最新分类标准的基础上(CIROS-PEREZ J,2001),研究了6个地理品系褶皱臂尾轮虫的形态差异和同工酶变异表明:不同地理品系褶皱臂尾轮虫形态差异显著,并且在同工酶上也有明显的变异;基于形态测量和同工酶分析的两次聚类结果较为一致,表现为内蒙和西藏品系轮虫亲缘关系较近,辽宁、大连、天津和山东品系轮虫亲缘关系较近。不同地理品系轮虫在形态上存在较大变异,各项测量指标的统计分析均是差异显著,这与Serra等(1983)对不同地理品系褶皱臂尾轮虫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萼花臂尾轮虫在正常培养液中,每种形态型轮虫个体都可以产生3种形态型的后代。当培养在晶囊轮虫培养液过滤液中时,这3种形态型轮虫的后代都具有2个显著增长的侧棘刺此外,这3种形态型个体的轮虫能够共存于同一培养环境中,而且每种形态型个体的轮虫都具有3种生殖类型的雌体。由此推测萼花臂尾轮虫是一个由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