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伤寒菌痢)PBL-3.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珠菌(假菌丝) 曲菌病 好发部位:肺 病变特点: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为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基础上致病。可为急性或慢性,各型病变均可出现。支气管和肺的曲菌病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可引起小脓肿。其菌丝粗细均匀,有隔,分支状,呈锐角分支,HE染成蓝紫色。 * * 概 述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变主要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增生,尤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明显。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及血中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经口消化道传染 伤寒杆菌 肠壁淋巴组织 淋巴管 肠系膜淋巴结 伤寒杆菌随血流入肝、脾、胆囊、肾和骨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继续大量繁殖,致肝、脾、淋巴结肿大 潜伏期 穿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繁殖 经胸导管入血致短暂菌血症 10天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和单核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 病菌、毒素入血引起败血症和毒血症 胆囊内繁殖的大量病菌随胆汁再次入肠,侵入已致敏的淋巴组织 免疫力增强,病变随之愈合 持续高热,全身不适,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中毒性心肌炎、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蜡样坏死(凝固性坏死) 肠出血和肠穿孔 慢性胆囊炎长期排出伤寒菌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二、病理变化 以巨噬细胞的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症。其特点之一为病灶内无中性粒细胞渗出。 增生的巨噬细胞胞浆内常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屑,这种细胞称为伤寒细胞。 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或伤寒小结(typhoid nodule)。 伤寒肉芽肿 伤寒肉芽肿(伤寒细胞↓) 伤寒肉芽肿 肠伤寒 髓样肿胀期:起病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明显肿胀,凸出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其中以集合淋巴小结肿胀最为突出,表面形似脑回样隆起。 坏死期:从发病的第二周开始进入坏死期,肿胀的淋巴组织在中心部发生多数灶性坏死,并逐步融合扩大,累及粘膜表层。 溃疡期:发病后第三周,由于坏死组织逐渐崩解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边缘稍隆起,底部高低不平。集合淋巴小结处的溃疡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溃疡一般深及粘膜下层,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孔,如侵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 愈合期:发病后的第四周。溃疡面坏死组织已完全脱落干净,并长出肉芽组织将溃疡填平,然后由溃疡边缘的上皮再生覆盖而告愈合。 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肠伤寒 髓样肿胀期 肠伤寒溃疡期 肠伤寒溃疡期 其他病变 1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肠系膜淋巴结、肝、脾、骨髓体积增大,伤寒肉芽肿和灶状坏死,骨髓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2 心:心肌水肿,中毒性心肌炎 3 肾:肾小管上皮水肿,免疫复合物性肾炎,3~4周尿菌培养可呈阳性 4 皮肤:玫瑰疹 5 骨骼肌:凝固性坏死 6 胆囊:轻度炎症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宋内氏、福氏、鲍氏、志贺氏菌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经口传染 好发季节:夏秋季 二、病理变化 1 部位: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2 类型: 急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细菌性痢疾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假膜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 假膜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 假膜性肠炎(低倍) 假膜性肠炎(中倍) 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 腹痛,腹泻,炎症刺激直肠壁末梢神经时,病人出现排便次数频繁和里急后重。便初期为稀便,继而为粘液脓血便,有时便内可见排出的片状假膜。由于毒血症,患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和血白细胞增多。严重者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理及临床特点 病程超过2个月,病变表现为粘膜的一般慢性炎症和/或炎性息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常带有粘液和少量脓血。大便培养持续阳性。可形成慢性溃疡,多深达肌层,可形成息肉,肉芽组织和瘢痕。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理及临床特点 起病急,肠道病变和消化道症状不明显,表现为卡他性肠炎和滤泡性肠炎,但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10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多见于2-7岁儿童,病菌为毒力较弱的宋内氏或福氏痢疾杆菌。 诱因 1.慢性消耗性疾病,抵抗力下降。 2.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菌群失调。 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