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速三相感应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
摘要:
与传统单速或双速感应风力发电机相比,新型MW级大功率三速三相感应风力发电机可以像双馈式和永磁直驱式两大主流变桨变速风机一样在3m/s至25m/s宽风速范围内持续发电。其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变桨、软并网、远程监控等硬件及相应数据传输、记录、监控软件。系统采用主动偏航、TSC动态无功补偿、最新电动变桨、斜坡式电流爬升限流软并网等控制策略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所控制的感应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及利用范围,并且有效解决了以往感应风力发电机功率因数低、对电网冲击大的缺点,为大功率感应风力发电机在风电行业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感应风力发电机,三速发电机,动态无功补偿,软并网
一、引言
作为最早应用于风力发电结构简单、维保方便、价格便宜并网容易广泛应用目前已建成运行的风机,绝大多数属于这一技术类型。但是发电机效率不高,功率因数低,提高了风能利用系数,并降低了运行噪声[5],仍然不能充分利用3m/s至25m/s风速范围内的所有风能。
本文介绍的新型MW级三速三相感应风力发电机(简称三速感应风机)采用3组定子线圈,而共用同一个转子。这样的感应发电机可以工作在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同步转速,能够输出三种额定功率,可确保在3m/s至25m/s的宽风速范围内持续输出电力,从而可以显著提高输出功率,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发电,并有效克服了传统感应风机存在的各种弊端,充分发挥感应发电机结构简单、维保方便、1500rpm(4极)、1000rpm(6极)和750rpm(8极),额度输出功率依次为1.5MW(4极)、500KW(6极)和100KW(8极)。更大功率的三速感应风机也可采用类似结构。
三速感应风机在风速达到3m/s时即可通过100kW的发电机并网发电,当风速达到11.3m/s时输出功率达到1.5MW,最高发电风速为25m/s。其发电风速范围与双馈式和永磁直驱式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完全一致。
三速感应风机的控制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在内、除发电机和机械构件以外的所有电力电子及控制部件的总和,整个控制系统包括6大部分(见图1)。
1.主控制器:
用于风机运行控制(包含偏航解缆控制),是风机的控制,在各种异常工况下单独处理风机故障风机安全稳定运行上位机进行数据交换))
图2 三速感应风机运行控制策略
2.变桨控制策略及方法
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变桨控制技术关系到风机的安全可靠当风机在停机状态,处于90°位置,这时对叶片不产生转矩使输出功率平稳、减小转矩振荡、减小机舱振荡约1°/s°/s以下,紧急停机时的顺桨速度为10°/s。
叶片在发机并入电网之前由控制器根据发机的转速反馈信号进行变桨控制,叶片处于待机或顺桨位置发机)ρ:空气密度(1.2929kg/m3)Cp(λ,θ):a:轴向诱导因数;
Aij:多项式拟合系数;
当a=1/3时,Cp(λ,θ)达到最大值0.593,称为贝兹极限(Betz Limit)。
由于采用
图4 变桨控制系统逻辑
图4中:
P(t):输出功率设定值; y(t):输出功率测量值; e(t)=P(t)-y(t);
θ(t):叶片角度;d(t):扰动;V:风速;λ:叶尖速比。
叶片角度PID控制变量见公式(4),其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 Transformation)见公式(5)。
其中:
Kp:比例增益;Ti:积分时间常数;Td:微分时间常数; N=10。
三速感应风机变桨控制可以被认为是具有“自调节”(Self-regulation))优化输出功率有效降低噪音输出功率改善叶片和整机的受力状况(Integral Squared Error (ISE)Derek P. Atherton 等提出的PID系数计算公式(6)[6]。
其中:
T、L为从阶跃响应中实测的数值,(ai,bi)数值见表1。
表1 抗扰动PID控制参数
L/T范围 0.1-1 1.1-2 a1 1.473 1.524 b1 -0.970 -0.735 a2 1.115 1.130 b2 0.753 0.641 a3 0.550 0.552 b3 0.948 0.851
系统实际运行表明,通过采用以上方法确定的变桨PID控制策略,风机的输出功率晶闸管晶闸管导通角由0°180°导通晶闸管完全导通1s后,旁路发出吸合命令1s内应收到旁路反馈信号,否则旁路投入失败,正常停机。在此期间,晶闸管仍然完全导通,收到旁路反馈信号后,停止风机进入正常运行以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为预置切换点[1] Sim?es, M.G. and Farret, F.A.,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Design and Analysis with Induction Generator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