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阅读与教师成长.ppt
教师阅读与教师成长 前言 1.我的专业成长 2.我的阅读对专业成长的影响 3.教师阅读与教师成长 一、我的专业成长 2001年博士毕业。博士学位论文的主题是: 《行动研究的史与思》 那年(2002)我的第一本书出版: 《校本行动研究》。 我的专业成长 2002年底,教育部邀请十位课程专家在江苏召开 “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座谈会结束之后,教育部举办了一系列“国家级校本教研”的培训。 2003年到2004年,全国的教育杂志和报纸疯狂地讨论“什么是校本教研”、“怎样做校本教研”。 我的专业成长 2003年,我的第二本书出版: 《校本教学研究》。 我的专业成长 可是,在推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更关注的问题是:怎样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于是,2004年前后,全国的教育杂志和报纸都开始讨论“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一堂好课”的问题。 我的专业成长 2004年,我的第三本书出版(著): 《有效教学论》。 我讲座的主题往往是: 《促进有效教学的校本教研》 我的专业成长 在推行“行动研究”和 “校本教研” 的过程中,教师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们提倡教师们不要模仿大学教授那样写论文,我们建议中小学老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我的专业成长 2006年前后,教育叙事研究成为中国教育界的热点。 好的教育故事总是有某种“教育自传” 的效果。 教育自传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是比较重要的研究方法。 我的专业成长 2006年8月,我的第四本书出版: 《教育自传》 我的专业成长 2006年暑期,教育部发起新一轮的教师培训: “教师远程培训” 我负责的课程是:《教师成长》 2006年,我的第五本书出版(2008年再版): 《教师专业成长》 我的专业成长 2007年,我在校本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完整的教育研究方法。 该年,我的第六本书出版: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 我的专业成长 2009年,我的研究重点转向两个领域: 1.《教育哲学:教育现象学的视域》 2.《中国绅士与中国淑女——刘良华家庭教育讲演录》 二、我的阅读与我的成长 1.小说阅读从小学开始: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琼瑶小说、金庸小说 2.散文阅读从高中开始:写作风格 《再寄小读者》、《月迹》 我的阅读与我的成长 3.论文阅读从研究生开始: 刘小枫的《尼采的微言大义》、 施良方的《西方课程探究范式探析》 接受导师的建议:不写文章不看书 以论文写作带动论文阅读 我的阅读与我的成长 4.思想阅读从本科开始 《毛泽东传》、《西洋美术史》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童年的秘密》 《鲁迅全集》、《胡适全集》 《大学人文读本》、《总统是靠不住的》 我的阅读与我的成长 5.站在人性与人权的这边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波普尔的《历史主义的贫困》 …… 三、教师阅读与教师成长 三句话: 让教师因开放而震撼 让教师因震撼而行动 让教师因行动而叙事 ?教师因开放、学习、汲取而有光泽 相应的三个途径以及相关的实践 1.教师学习:阅读与考察 2.教师行动研究 3.教师叙事研究 1.教师学习:阅读与考察 1.1教师阅读 教师阅读是教师的精神旅游 寻找自己的精神同伴 重新成为“读者” 恢复“读书人”的身份 1.教师学习:阅读 适合幼儿教师阅读的20本书 张文质著:《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 刘铁芳著:《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 刘良华著:《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2.教师行动研究 学而时“习”之:转化为习惯 2.1研究教材:经典诗文诵读 2.2研究教法:引起“主动学习” “自学”并“辅导”:教育的别名是“守望” 2.3研究学生:中国绅士与中国淑女 研究学生:培育“中国绅士与中国淑女” 途径:安静而有活力的人 1.劳动而有情趣 2.智慧而善良 3.健壮而有美感? 1.自食其力:劳动而有情趣 “五育”的通行顺序是德、智、体、美、劳。 “德育”首先被列举出来,并不说明德育是第一重要的元素。 “劳动教育”最后才被点名,最后点名意味着最终的决定因素。 1.自食其力:劳动而有情趣 因劳动而有责任感 劳动的人没有情趣,有情趣的人不劳动。这是“培根教育计划”的第一个难题。 “培根教育计划”的口号是:让“保姆”为孩子的劳动留出足够的空间。 2.自我主张:智慧而善良 “德育”无他,不过是对“善良”的提示。道德的核心是善良。 成为善良的人会吃小亏,善良的人也不见得有大的“成功”,但善良的人生活在自己所理解的幸福中。 智慧是重要的,但比智慧更重要的是善良。 2.自我主张:智慧而善良 善良即使是可教的,它也只能通过教育,而不是通过教训。 善良的人在幼年已经成为善良的人。一个人若在幼年时期没有建立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