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5《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拓展训练.docVIP

人教必修5《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拓展训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必修5《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拓展训练,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英语必修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试题。 ??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我观物”是根据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说法提出的。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直觉)中与万物无异,所以说“无我”,说“以物观物”,即指写直觉中的境界。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来解释,是比较合适的。 ?? 从“无我之境”看,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作者当时的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王国维称这种心境为“物”,这时凭直觉去观察外物,他称为“以物观物”。这时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这种感情是由外物引起的,好像是从外物那里传过来的,所以“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际上,触景生情的“情”还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触到某种景物,又被唤起了。比方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说“东篱”,说“悠然见南山”,显然有个“我”在,可见“无我之境”还是有“我”的。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把自己的辞官归隐比做“鸟倦飞而知还”,所以看到“飞鸟相与还”引起了自己的感触,觉得气象很好,是触景生情。 ?? 元好问《颍亭留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诗人急于想归去,心情并不悠闲。可是他看到寒波淡淡,白鸟悠悠,很悠闲的样子,跟自己的心情并不相同。诗人于是把悠闲的物态写出来,用来同自己的心情对照,起到反衬的作用。当时诗人的心情并不悠闲,这种悠闲的感觉是外界的景物唤起来的,所以也是触景生情。这种情当然也是诗人所本有的,所以能够被外界景物所唤起。 ?? “有我之境”指的是诗人当时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所谓“物皆著我之色彩”,构成缘情写景。像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位女子因为她所想念的人在外游荡不归,无法留住,所以在“无计留春住”中感慨很深,非常悲苦。她把这种感情加到景物上去,把花人格化而去问它,又写花的飘零,来显示自己的感触。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作者遭到贬谪,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他看到的是孤馆锁闭,又是在春寒袭人的季节,更是冷寂凄切;听到的是杜鹃哀鸣,又是“斜阳暮”的时候,更显得悲苦。 ?? (节选自《“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1.根据文章第一二段的内容,指出下列说法中与王国维“无我之境”的理解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谓“无我之境”是指“以我观物”,以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B.所谓“无我之境”是指人在对外界的直觉中与“万物无异”,因此说“无我”。 ?? C.所谓“无我之境”是指外界景物刺激了作者原本平静的心而激起感情,这种感情似有外物传来,达到“物我合一”。 ?? D.所谓“无我之境”就是“触景生情”,这种“情”原本是作者自身所具有的,只是由于外物的刺激被唤起来而已。 ?? 2.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下列对王国维“有我之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我之境”指的是诗人由于心情的不同,诗的内容和感情色彩也不同。 ?? B.“有我之境”即由于心情的不同,则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带上了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 C.“有我之境”即缘情写景,诗中景物所表现出的悲喜缘于诗人的悲喜。 ?? D.“有我之境”即作者在前文所提到的“触景生情”说。 ?? 3.文章第二、三段为什么要分别引述陶渊明《饮酒》和元好问《颍亭留别》的例子。 ?? 4.作者对王国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说的看法有何不同?试加以分析。 ?? 5.“中国舞台表演方式……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的”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指出下列诗句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不相同的两项( )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E.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流。 ?? 参考答案与分析 ?? 1.D(句中“原本是作者自身所具有的”与第二段中“作者当时的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句意相悖) ?? 2.B(A忽视了内容与感情色彩的不一致性;C景与情的“悲喜”不是对应的关系;D忽视了“触景生情”中“生”与“缘”的区别) ?? 3.答:第二引述陶渊明的《饮酒》一例旨在证明“无我之境”中有“我”的观点;第三段引述元好问的《颍亭留别》一例是为了阐述“无我之境”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的观点,此段与前两段一起都是对王国维“无我之境”说的补正。 ?? 4.答:作者对王国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说的看法是不同的。对前者作者持基本同意的态度,认为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