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及大学生学习心理.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观看结束!!! * * * * * 从县里一位朋友家喝完酒出来,我急急忙忙地搭上了开往市里的快巴。坐下之后才发现,和我坐在同一排的居然是两位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没走多远,上来一位大姐,怀里抱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大姐上车后,司机问她,“你晕车吗?如果晕车就在我这领个塑料袋。”大姐说,“我不晕车。”过了一会儿,大姐又说,“你还是给我一个吧,我怕宝宝呆会儿要尿尿。”司机随手给她拿了一个。 ????走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大姐怀里的小男孩开始不安分了,使劲地挣来挣去,嘴里还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大姐发现有情况,赶紧把塑料袋拿出来,然后将小男孩叉开腿,开始把尿,“嘘……嘘……”可小男孩还是一个劲儿地扭来扭去,根本没打算尿尿。 ????“嘘……嘘……”年轻的妈妈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探着脑袋观察“情况”,小男孩好像故意跟妈妈作对似的,就是不来事儿。又“嘘”了一分多钟,小男孩始终没反应,倒把我“嘘”得有些异动——刚才多喝了三五杯啤酒,按常规是能够坚持到家的,可谁想到在车上会遇到这档子事儿?我忍。“嘘……嘘……”大姐很有耐心,仍在不停地继续着她的把尿工作。 ????又过了一分多钟,我终于忍不住,刚想站起来让司机停车,就听见后面有个男人叫了声:“师傅,停车。”紧接着又听见一个女的声音说,“师傅,麻烦停一下车。” ????司机大哥听见喊声,不但没停车,反而坐直身子猛轰了一脚油门,头也不回地说:“你们是想方便的吧?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棵遮挡的树都没有。再往前走一截,就有个加油站,可以在那里解决,请大家稍微憋一下。对了,这位抱小孩的大姐,求你别‘嘘’了,你要再‘嘘’,我连到加油站都坚持不了了。” ????十多分钟后,汽车终于驶进了加油站。车一停稳,司机大哥率先冲了出去,车上的男女老少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往车下挤。车上只剩下那位把尿的大姐,哦,还有两位老外,满脸疑惑地坐在那里不知发生了什么——想必人家外国人小时候不是这么把尿的吧! * *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从学习理论的观点看,经典条件作用似乎只限于对某些反射或先天的反应进行条件作用。对于人们是如何学习复杂的技能及进行主动的学习,经典条件作用很难进行解释,于是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其他形式的条件作用。斯金纳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同华生一样,他也是一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但他研究的条件作用并不是巴甫洛夫式的。在斯金纳看来,巴甫洛夫所研究的反应其实是一种应答,是由刺激自动引起的,大多数这样的应答都是简单的反射。斯金纳感兴趣的是操作性的行为,是对环境的主动操作。个体在环境中可能有多种反应,哪些行为保留下来或更可能再次发生,取决于行为发生之后所得到的强化。 为了研究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发明了一种仪器,叫做斯金纳箱。动物在里面可以自由活动,当它无意中压了杠杆时,会得到食物作为奖励。以后,动物就会更经常地挤压杠杆。反应的比率作为测量学习的指标,当反应受到强化时,它发生的比率也会增加。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比应答性行为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如读书并不是由某一具体刺激引起的,而在于读书曾给我们带来的结果。如果读书得到的是奖励如好成绩,人们就更可能投入这种行为。因此行为是由其结果决定的。 操作性行为的保持及去除与强化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对行为进行强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形成操作性条件作用应注意以下原则。(1)强化与消退。可充当强化的事物有很多,有些强化如食物或去除痛苦叫做一级强化,它们本身就带有强化的属性。有些强化如成人的微笑、表扬或注意则是条件性强化。它们的效能取决于与一级强化的联结频率。当行为得不到强化时,就会渐渐消退。如有些孩子的讨厌行为仅仅是为了得到成人的注意,如果对这些行为不予注意,这些不受欢迎的行为就会逐渐消失。(2)及时强化。对反应及时给予强化,它才会保留下来。这一点对教育孩子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好的行为及时表扬,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高。如果强化延迟了,行为将不会得到加强。(3)操作性行为的获得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法则进行的,通常是逐步学会的。儿童的行为获得也是如此。当儿童的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时,就会得到强化、肯定,并对他提出进一步要求,每取得一定的进步都会得到强化,通过这种方式,儿童最终掌握了完全正确的行为。(4)强化的时间安排。人们的日常行为很少受到连续强化,大多都是间歇强化,如并不是每次看电影都会感到赏心悦目。间歇强化的不同安排会有不同的效果。一种安排叫做固定间隔式,即每隔一段时间给予一次强化,这种安排下的反应速度是相当低的。另一种安排是固定比率式,即反应每达到一定的次数,即会获得奖励,这种安排能带来较高的反应速度。但这两种安排在有机体得到强化后都会表现出一个反应安静期,仿佛他们知道距下一次强化还远着呢!这种安静期可以通过不定期强化或不定比率强化得到避免。前者是将奖励的时间间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