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趟車有四趟聽不清報站、同一條線一頭如夏一頭似秋、換乘通道遇十級樓梯攔路、站台窄小難排隊……廣州每日近六百萬人搭乘地鐵,除了常被吐槽的運力不足和換乘遙遠,還有多少不便可以改善,有多少教訓值得記取?連日來記者根據市民報料,來回搭乘各條線路,整理出廣州地鐵的“問題清單”。有些設計缺陷,很可能“遺傳”給年底開通的六號線。
◆吵
聽不清報站
常錯過下車
通車已有16年的地鐵一號線,列車車齡最老,不少車輛的報站聲音漸漸“不敵”行車噪音。10月1日,記者先后登上五列不同的一號線列車,僅得一列能夠聽清報站。鋼輪與路軌的摩擦聲、行進中的呼呼風聲、乘客交談聲,淹沒了喇叭的報站聲。而且,黃色涂裝的列車既沒有閃燈圖,也沒有LED顯示屏,耳朵不好的乘客、初來乍到的乘客往往連自己到了哪一站都不知道。
早在2011年7月23日的地鐵下午茶活動中,已經有中學生提出利用列車電視播放到站信息,連報站畫面的模擬圖都為地鐵設計好了。而北京、香港等城市的地鐵,比廣州歷史更悠久,均能做到在車載電視報站。
地鐵回應:
所有報站的音量都符合國家標准,車上的噪音隨時變化,但報站聲音不能時刻調整,因此有時會被“淹沒”。地鐵公司將加大列車維護保養力度,降低噪音,並提升隔音效果。
至於利用車載電視報站的設想,屬於經營問題。由於列車整個信號系統都是原裝進口,改造需要委托國外廠家進行,工程量非常大,最終沒有實行。
◆爬
行李難上落
淑女變“漢子”
楊箕站一號線和五號線的換乘通道中間,“橫亙”著一道十級樓梯,換乘必須從此經過,別無他途。每當換乘大軍到達樓梯,通行速度隨即放慢。平地兩秒可以走過的距離,架起樓梯后起碼需要三四倍的時間,換乘效率打折。
繞不開的十級樓梯,每日為數以千計的乘客徒添阻礙。9月26日上午11時,五分鐘時間就有12位攜帶大件物品的乘客來到樓梯前,他們或推BB車、或拉行李箱。非繁忙時段尚且如此,高峰期可想而知。
“這麼難走啊。”一位外地女乘客拖著行李車,身后的人流潮涌般逼來,她隻能即時“變身女漢子”,拎起行李快步下行。
盡管在樓梯旁邊設有升降平台,不過是專為輪椅人士而設,一般人都寧願咬咬牙辛苦一下。而且升降平台打開后,通往五號線的樓梯就被佔據了一半有多,大大阻滯客流通行,不宜常用。
地鐵回應:
楊箕站在設計初期隻有一號線通過,因此並無預留換乘。后來建設五號線時,站廳位置受地質、地理條件等客觀制約,無法做到與一號線等高。國標規定高差六米以上要建扶梯,該處隻有一兩米,所以沒有安裝。
◆狹
站台空間小
排隊都不能
每逢上下班高峰及節假日,廣州地鐵在大客流沖擊下,多條線路狹窄的站台就顯得捉襟見肘。10月1日,地鐵客流量近750萬人次,下午5時30分,五號線楊箕站多個車門前僅僅排了五六個人,隊伍已經“撞牆”,屏蔽門前面的站台寬度隻有2米多。列車到站,上下車的人流在狹小的空間中對沖,盡管已經盡量先下后上,但頂到牆壁的候車隊伍截斷了下車乘客的疏散路線,有的乘客還沒下車車門就關上了。同樣的場面,在三號線、五號線多個車站時常可見。
廣州地鐵站台的“緊湊”設計始於二號線。2002年開通的二號線就有四個車站採用了下限值。其后的線路,均保持“窄身”概念。根據市審計局今年公布的數字,廣州地鐵綜合造價為3.85億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地鐵回應:
車站的大小、布局需考慮的因素包括:城市建設規劃、地形地質、征地拆遷等,受條件所限,部分線路車站確實存在客流疏導的壓力。
在一次地鐵下午茶活動中,地鐵公司運營總部一位負責人坦言,有時不是廣州乘客不懂得排隊候車,而是站台太窄了,想排都排不了。“北京奧運專線的站台多寬敞啊,我不知多麼羨慕!”
◆蒙
機場南似秋
體育西如夏
市民王先生不常搭地鐵,最近一次體驗三號線北延段,卻熱出一身汗來。“開始還不覺得,越搭越熱,都要脫衣服了。不知道是不是空調太弱,同一天我坐其他線路都沒有這個情況。”
9月26日,記者拿著溫度計,從機場南登上進入市區的三號線北延段。剛一上車,車廂溫度為21℃。隨著列車南下,乘客漸多,到達嘉禾望崗時,溫度升至22℃。其后,永泰23℃、燕塘24℃、廣州東站25℃……開入終點站體育西路,車廂已是26℃,全程溫差有五攝氏度。帶著秋天的涼爽出發,到達終點卻扎進了夏日的悶熱。記者反方向驗証一遍,另一列車也有同樣的問題。
為了對比,記者又搭乘嘉禾望崗開往市區的二號線。出發時車廂為22.5℃,經過三元裡、廣州火車站等客流大站,乘客密度已經超過三號線北延段,然而溫度卻沒有因此大幅波動。直到公園前,指針依然保持在22.5℃的位置。
地鐵回應:
車廂溫度和乘客數量有密切關系,車上人多會影響空氣流通。三號線北延段從機場南到體育西路,乘客人數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