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复核中技术要求的探索,进口药品复核标准汇编,药品出库复核操作规程,药品出库复核管理制度,药品出库复核流程图,药品复核员岗位职责,药品出库复核记录,药品复核员,药品标准复核,药品调配合复核制度
5.波长的选择。主要选择原则是必须是大部分主要杂质和该药品的主成分均应该在波长处有吸收(可从其三维图谱看出各杂质与主成分的吸收波长)。如果采用自身对照法,还应对吸收灵敏度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利用在研究阶段可得到的一些杂质,测定其响应因子,与该药品的主成分的响应因子进行比较,最好两者之比(既校正因子)在0.8-1.2之间,如超出可适当进行波长的调整,或加以校正因子校正。 6,保留时间的确定。原则是各个杂质均应在保留时间内出峰。注意在研究中应对粗品进行较长时间的扫描,以确保在所定的保留时间内各个杂质无漏检。 7,在保留时间5倍以上才出峰的,应考虑采用剃度洗脱法。 8,溶液稳定性考察。 9,分离度的考察。 制剂有关物质的制定中主要遇到的问题:不可避免的敷料的干扰。如何排除,应进行如下的工作:1,干扰峰的定位,相对主峰保留时间的确定。2.主成分的降解物与敷料峰是否在相同时间出峰。3,可根据敷料的溶解度进行减弱(多步稀释) 干燥失重与水分 干燥失重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样品中能被驱去的挥发性物质,既包括水,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 水分,是指测定的药品中的残留水和结晶水的总和,但不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 干燥失重有恒温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恒温减压干燥法。标准中应注明温度、干燥剂名称,如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应注明。注意点:温度的选择(请注意其熔点温度,一般应低于熔点30-40度以下);样品的热稳定性的考察;如是结晶水,还应考虑水分挥去的易难程度,不要采用超常规的操作方法。 水分常用的为卡氏法 注意点:样品是否能与卡氏法 中的各个试剂起反应;样品能否溶于甲醇; 灼织残渣 注意点:样品中含有各无机离子的一般不进行该项目的检查。若灼织残渣 要进行重金属检查的应注意灼织温度,不要超过600度,取样量要与重金属的限度匹配。若样品含氟,必须用铂坩埚进行。 重金属 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银、铅、铜、隔、汞、铋等,检查时以铅为代表,因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而铅又易于积蓄中毒。日剂量在0.5克或以上的药品并长期给药的品种应进行该项检查。 药典附录重金属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方法适用于在水或乙醇中溶解且溶液无色的样品;第二种方法适用于不溶于水和乙醇的,或因自身的颜色或因其能与重金属结合的样品;第三种主要是用于能溶解于硷而不容于酸的样品;第四种方法可排除样品原有颜色的干扰,最重要的是其灵敏度高,在取样量少的情况下能检测低限度 的重金属量。注意点:一、二法的标准铅液的取样量应1-2ml,根据标准铅液的取样量结合限度来确定样品的用量。 制剂检查项 按制剂按通则项下的检查项目和限度 如果某制剂按通则项下的检查项目和限度认为过严(由于产品工艺和处方等原因,产品达不到要求)或过宽(已对其产品的稳定性有影响),可根据自身产品的实际情况,在保证不影响其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方法和限度应在标准正文各论检查项中列出。如某散剂,干燥失重不宜在通则规定的105℃(易分解),限度为1.5%(而不是通则规定的2%)时最适合于它的制备工艺和稳定性,则可在正文检查项中列出适宜该品干燥失重检查的方法和限度。 除了药典通则各制剂的共性检查规定外,还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备工艺和稳定性加订制剂通则规定以外的检查项,对固体制剂主要考虑增订与药品的有效性有密切关系的检查项目,如溶出度、均匀度(10mg规格以下)。液体制剂主要考虑与药物的工艺和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的项目,如pH值、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相对密度等 溶出度是固体口服制剂的一个重要检查项,他与药物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制定的方法是否合理可行非常重要。制剂主药若为易溶于水的药品,可以崩解时限间接反映溶出情况。但在研究资料中也应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根据研究结果来判断该药品是否易溶于水。 主药若为难溶于水的药物,则应进行溶出度的考查。 方法学研究的几个要点:1,溶出介质的选择。水、稀酸、PH值在8以下的缓冲液、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1%以下十二烷基硫酸钠)或30%以下的低浓度的醇溶液。2,方法的选择。低剂量的,在500ml以上溶剂中浓度过低(吸收值小于0.3或峰面积接近最低检出值)应使用小杯法;同样,使用小杯法后还要进一步稀释的也不妥,应采用一法或二法。3,转速的选择。篮法一般选择75-120转/分钟;桨法一般50-100转/分钟;小杯法一般75-100转/分钟。 4,溶出时限的选择。在选择的方法及溶出介质和预选的转速下测定不同时间的溶出量(一般取5-60分钟内的七个时间点),建立溶出曲线,从图谱上来确定取样液时间(溶出曲线的拐点处后推10-20分钟),如果时间较长或太短,可适当提高或减低转速后重新测定溶出曲线。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取样时间。5,溶出均匀性的测定。在确定的条件下测定6片(粒)样品的溶出曲线,6条溶出曲线进行比较。应基本均匀一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