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四: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
实验四: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使用应变片和电阻应变仪测定静态应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用电测法测定纯弯曲钢梁横截面不同位置的正应力。
3.绘制正应力沿其横截面高度的的分布图,观察正应变(正应力)分布规律,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试件
1.CLDS-2000型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
2.YJZ—8型智能数字静态电阻应变仪。
3.LY—5型拉力传感器。
4.直尺和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理论公式:
本实验的测试对象为低碳钢制矩形截面简支梁,实验台如图4-1所示,加载方式如图4-2所示。
图4-1 图4-2
由材料力学可知,钢梁中段将产生纯弯曲,其弯矩大小为
(1)
横截面上弯曲正应力公式为
(2)
式中y为被测点到中性轴z的距离,Iz为梁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
(3)
横截面上各点正应力沿截面高度按线性规律变化,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为零。截面的上、下边缘上各点正应力为最大,最大值为。
(2)实测公式:
实验采用螺旋推进和机械加载方法,可以连续加载,荷载大小可由电子测力仪读出。当增加压力时,梁的四个点受力分别增加作用力,如图4-2所示。
为了测量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变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曲段侧面布置了5片应变片,如4-2所示,各应变片的粘贴高度见梁上各点标注。此外,在梁的上表面沿横向粘贴了第6片应变片,用以测定材料的泊松比;在梁的端部上表面零应力处粘贴了第7片温度补偿应变片,可对以上各应变片进行温度补偿。
在弹性范围内,如果测得纯弯曲梁在纯弯曲时沿横截面高度上的轴向应变,则由单向应力状态的胡克定律,即:
(4)
由上式可求出各点处的应力实验值。将应力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如果测得应变片4和6的应变满足
则证明梁弯曲时近似为单向应力状态,即梁的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成立。
实验采用增量法。每增加等量载荷ΔP,测得各点相应得应变增量一次。因每次ΔP相同,故应是基本上按比例增加。
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和直尺分别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高度h以及载荷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a,并记入实验记录表中。注意两端a值应相等,可通过移动两根拉杆的位置来保证。
2.将1到5点测量应变片以桥分别接入电阻应变仪的任意5个通道的A、B点之间(若考虑温度补偿,则须将仪器后面板B、端子的标准120电阻去掉,再将温度补偿片接入该处),将拉力传感器的四根输出线与电阻应变仪的任意通道的A、B、C、D端对应连接(全桥测量),将应变仪的通讯电缆与PC机的COM口连接,注意检查各接点连接是否可靠。
3.打开PC机及应变仪的电源,预热后设置各通道参数(通道使用与否、桥型、灵敏度系数、被测物理量量纲),参数设置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应变仪键盘设定,二是由PC机安装的测试软件用通信方式设定,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法设定参数,这样比较简单快捷。具体设定方法请参阅附录的相关仪器使用说明书。注意不使用的通道应设置成0,测载荷的通道量纲选KN 。
4.转动手轮将载荷卸到零,然后对各通道进行手动平衡调零,即调节各通道平衡电位器使显示为零(其中3点精确到,其他点精确到,测载荷的通道零位误差应不超过0.01KN)。最后再进行一次自动平衡。注意平衡调节需耐心细致,由于显示与调节之间有一定的滞后,故每次调节电位器时要稍有间隔。
5.将自动平衡后各通道的零位误差值用PC机的测试软件接收到各通道的初始值处,即:使应变仪处于通讯状态,然后在PC机测试软件的参数设置界面下,点击“接收参数”按钮即可。
6.在PC机测试软件应力—应变曲线的界面下,选Y轴为测载荷的通道号,选X轴为测某点(3点除外)应变的通道号,然后点击“开始接收”按钮,同时按一下应变仪侧的“执行”键,以开始被测信号的实时采样。此时即可转动手轮对梁进行分级加载。加载时应注意观察应变仪的显示屏,在0—2.5KN之间分五次加载,每次递增0.5KN;由于应变仪各通道的采样不是同时工作,而是采用分时扫描方式,每个通道的工作时间只有约2秒,因此要求每次加载时的速度要快,且必须扫描到载荷的通道(由应变仪显示灯可观察到)时才加载,这样才能使软件显示的应力—应变曲线接近于一条直线;由于载荷达到稳态与软件采集速度之间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婚礼搭建报价 from晏子.xls
- 媒体发布覆盖方式.ppt
- 孔深校正和弯曲度测量记录表.doc
- 字串核对 java,c实现.doc
- 孕妇期检查时间表及检查项目.doc
- 子网掩码的计算通俗易懂方法.doc
- 字母与发音.xls
- 孙村项目定位营销报告客户.ppt
- 字形的课件.ppt
- 季度分销商生意回顾恒昌.ppt
- 人教版英语5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含单元及专项复习.pptx
- 人教版8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8月修订).pptx
- 教科版(2017版)6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课时练.pptx
- 人教版PEP版6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12月修订).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3年教材).pptx
- 湘少版5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PEP4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 人教版6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