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前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电致发光结晶,电致发光,电致发光涂料,电致发光原理,电致发光粉末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摘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在电场作用下,以有机材料为活性发光层的器件。由于OLED具有亮度高、响应快、视角宽、工艺简单、可柔性等优点,在现代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中备受关注。本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1 OLED的发展史
电致发光(EL ) 是在电场的作用下活性材料产生发光的过程有机电致发光是以有机材料为活性层的EL过程(OEL),该器件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20世纪年代,通过对单晶蒽施加偏电压,人们第一次观察到有机电致发光现象[1,2]。1970年,Williams和Schadt[3]利用蒽单晶首次构筑了显示器件,为了防止空气中器 件老化,该显示器件还进行封装。1982年,Vineett[4]等以半透明的金作阳极,通过真空蒸镀制备了600mm厚的非晶蒽 薄 膜器件,在直流驱动下得到较亮的EL。但该薄膜质量不好,电子注入效率低,存在易击穿等缺点这些早期的研究,受到单晶生长困难器件寿命短暂或者极高驱动电压等不良因素困扰,没有得到 进一步发展及应用,但这些工作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际上OLED器件的大规模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等发明了三明治型有机双层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标志着有机电致发光技术进入了孕育实用化时代[5,6]。在他们的原创性工作中,构筑了一个包含空穴传输层TPD和电子传输层Alq的双层器件结构。由于器件结构中同时含有空穴注入传输层和电子注入传输层,大大降低了驱动电压,提高了载流子的复合效率,使 有机EL的外量子效率提高到1%,功率效率达到1.5lm/w ,在小于10V的电压下亮 度达到1000cd/m2。OELD技术的发展时间并不很长,但发展速度较快。近几年,随着市场对高质量、高可靠性、大信息量显示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OLED技术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OLED产品投入市场。
1997年,日本Pioneer公司推出配备有绿色点阵OLED的车载音响,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OELD生产线。1998年,日本NEC、Pioneer公司各自研制出5英寸无源驱动全彩色四分之一显示绘图阵列(QVGA)有机发光显示器。2000年,Motorola公司推出了有机显示屏手机。2002年,Toshiba公司推出了17英寸的全彩色显示器。清华大学与北京维信诺公司共同开发出国内首款多色OLED手机模块。2003年,台湾奇美电子公司与IBM合作推出加英寸的OELD显示器。2004年5月,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研制成功的40英寸大屏幕OLED显示器以全彩、超薄、动态影像显示流畅的特点成为OELD显示市场上最大的亮点。2006年,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的子公司SeoulOptodeviceCo.Lid.以控股方式与美国Sensor Electronic Technology公司共同开发生产的世界唯一的短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UVEL D)产品已开始量产。UVELD只发射所需波长,高效且环保,产品非常小巧,尺寸小于1cm,且低功耗,是深受瞩目的下一代紫外线光源半导体元件。韩国主要LE D供应商SeoulSemiconductor公司已投资4000万美元,以批量生产其发明的新型LE D。这种ELD只需简单的电路就可以直接连接110V或者220V交流电源,不需要使用AC转换器[7,8]。
2 有机电致发光的原理及器件结构和所需材料
2.1 发光原理
OLED原理是用ITO玻璃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然后分别迁移到发光层,相遇后形成激子激发发光分子,后者经过辐射后发出可见光[9]。
图1.OLED原理图
2.2 OLED器件结构及所需材料
具体的OLED器件由以下部分组成。因此用作电致发光的有机材料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在可见光区内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或具有较高的导电率,能有效地传递电子或空穴。② 有较好的成膜性。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机械加工性能[10]。
(1)注入层。理想阴极是以低功函数金属作为注入层,以具有较高功函数的稳定金属(Mg/Ag,Li/Al)作为钝化层[11]。阳极是由透明或半透明导体制成的,一般为高功函数的氧化铟锡(ITO)。理想的OLED需表面粗糙度小的高质量玻璃基片。
(2)传输层。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的特点是均有电子传输层与空穴传输层,而发光层却不一定单独存在(电子或空穴传输层可以既为传输层又为发光层)。一般情况下这些薄膜器件都表现出单向极化特性,以便使空穴与电子的复合在发光层中进行,因此要使器件具有更好的电光性能,各薄膜之间的能级匹配十分重要O如金属电极薄膜就应该有尽可能低的功函数[12],以便电子更易注入电子传输层。从电子与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旋光效应实验报告.doc
- 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报告.doc
- 旋转位置传感器在暖通空调(HVAC)挡板上的应用.ppt
- 无刷直流电动机保护电路的研究.doc
- 无功功率的定义.doc
- 无功补偿装置继电保护整定值的.doc
-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计划.doc
- 无效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处理.doc
- 无极灯的EMC与可靠性设计.doc
- 无法识别USB设备的处理方法.doc
- 2025江浙沪居民睡眠健康小调研报告.pdf
-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docx
- 团委活动方案(拓展).docx
-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端到端与AI共振,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pdf
- 小核酸行业深度:技术平台和适应症不断验证,迎来销售和临床密集兑现期-华福证券-2025.3.31-65页.docx
- 医药生物行业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25031440页.docx
- CXO行业系列报告三寒冬已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25031430页.docx
- 全国租赁市场报告2025年3月_可搜索.pdf
- 玩具行业“情绪经济”专题:创新玩法+IP赋能,重新定义玩具-华鑫证券-2025.docx
- 医疗保健行业PCAB抑制剂药物深度报告抑酸药物市场空间广阔PCAB抑制剂大有可为-25.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