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高中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有哪些,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吗,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吗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一、概述 (一)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ar compound)定义 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其分子量为几千~几百万,分子构成简单,由一种或几种单体(monomer)聚合或缩聚而成,又称为聚合物(polymer)或共聚物(copolymer)。 一、概述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1907年美国开始生产少量酚醛树脂,这是最早的塑料,主要用作电绝缘器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德国生产了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1935年,第一种合成纤维-锦纶66研制成功 1940年英国合成了涤纶 1950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了聚四氟乙烯、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聚丙烯 我国聚乙烯生产能力逐年增加: 我国现有聚氯乙烯生产厂79家,2001年全国聚氯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60万吨,产量约310万吨。 2005年,我国的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将超过400万吨。 2010年我国的聚氯乙烯能力可达到600万吨左右。 2005年我国聚氯乙烯的消费量为600万吨,2010年可达800万吨。 高分子化合物的优点(特性) 高强度、抗腐蚀、绝缘性、质量轻、成品无毒或低毒;机械、光、电、热、声学等多方面优异性能。 应用范围广泛,医学领域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各种纤维导管、血浆增容剂、人工肾、人工心脏瓣膜等。 光导纤维、感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仿生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对工人健康影响 不同的生产阶段对工人健康产生影响 基本化工原料的生产 生产中的助剂(添加剂) 树脂、含氟塑料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对工人健康影响—单体 常见毒物 石油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等; 苯系化合物等 使用单体: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稀、丙烯腈等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等在食品工业中经常使用的塑料。聚氯乙烯制品在接触酸和油脂时易分解并析出氯化氢和氯,其中的稳定剂铅化合物中的铅的析出量也增高。聚乙烯塑料制品中不含有增塑剂和稳定剂,是较理想的食品工业用品,但接触脂肪后可分解成有害的低分子化合物而污染食品,因此仅适用于非脂肪性食品的盛放和包装,规定用于接触食品的塑料制品中单体和添加剂的最高含量及在腐蚀、热和各种溶剂作用下分解产物的容许量,是塑料食具和包装材料毒性评价的主要任务。 合成纤维在解决衣着问题美化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合成纤维制品透气性差,有的品种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甚至引起湿疹。合成纤维衣料在着火时先呈熔融状态粘着皮肤而易至灼伤。有些国家规定婴儿衣服不用合成纤维制作。其中添加的某些阻燃剂和增塑剂等,具有致突变性,甚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 大量塑料建筑材料用于楼房建设,而从其中释放的甲醛 (三)常见高分子化合物单体及活性代谢产物 在体内的代谢方式大致相同,被氧化成为环氧化物,与核酸结合,致癌和致突变。 添加剂的类型 在单体生产和聚合中: 引发剂:促使聚合反应开始的物质。 调聚剂: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达到一定的数值 凝聚剂:是聚合物形成的微小胶粒凝聚成粗粒和小块 在聚合物加工成塑制品的成型加工过程中: 稳定剂:增加聚合物对光、热、紫外线的稳定性 增塑剂:改善聚合物的流动性和延展性 固化剂:是聚合物变为固体 润滑剂: 着色剂: 发泡剂 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 二、接触机会:制造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在转化器、分馏塔、贮槽、压缩机和聚合釜内清洗或抢修时接触。 三、毒理 (一)代谢 吸收:氯乙烯在常温下是气体,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皮肤受液体污染也可吸收少量。 分布:大鼠吸入14C标记的氯乙烯26mg/m3 6h,72h后,每克组织中氯乙烯代谢物的放射活性以肝,肾最高,皮肤、血浆次之,脂肪最少。 急性大剂量吸入,大部分以原形由呼吸道排出;停止接触10分,82%的VC排出。 代谢: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进行代谢 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 氯乙烯急性毒性的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毒性的靶器官为肝脏。 江泉观教授实验:氯乙烯可诱导体内、体外大鼠肝脂质过氧化,过氧化部位主要为微粒体。大鼠连续吸入5%氯乙烯6h,可诱导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微粒体酶如细胞色素P-450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两者下降的程度与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细胞色素b5仅呈一时性下降;NAPH-细胞色素C还原酶似有升高趋势。诱导大鼠肝微粒酶活性,可大大增加氯乙烯的毒性。 氯乙烯中毒性肝病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