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危害评估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 (Evaluating Record for Biohazard of Laboratory)1.炭疽芽孢杆菌 1.1生物学特性:炭疽杆菌菌体粗大,两端平截或凹陷,是致病菌中最大的细菌。排列似竹节状,无鞭毛,无动力,革兰氏染色阳性,本菌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条件下易形成芽胞; 1.2分类:第二类; 1.3来源:来自患者标本脓液、渗出物,吸入性炭疽的咯痰; 1.4 传染性及传播途径:人类主要通过工农业生产而感染,本菌由体表破损处进入体内、吸入、食入引起感染; 1.5 易感性: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接触污染物品可发生感染引起疾病; 1.6 潜伏期:数小时至几十天; 1.7 变异性:;繁殖体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消毒剂杀灭,而芽胞抵抗力强,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可存活20年以上,在皮毛中可存活数年。牧场一旦被污染,芽胞可存活20~30年。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l40干热3小时、110高压蒸汽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甲醛溶液15分钟、新配苯酚溶液(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芽胞杀灭。炭疽芽胞对碘特别敏感,对青霉素、先锋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 1.9 与其他它生物的交互作用:无; 1.10 流行病学资料: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属,能引起牛、羊、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炭疽杆菌曾被帝国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平时牧民、农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皮肤炭疽在我国各地还有散在的发生; 1.11 致病性: 1.11.1皮肤炭疽最常见,多发生于屠宰、制革或毛刷工人及饲养员。本菌由体表破损处进入体内,开始在入侵处形成水疖、水疱、脓疱、中央部呈黑色坏死,周围有浸润水肿、如不及时治疗,细菌可进一步侵入局部淋巴结或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死亡; 1.11.2纵隔障炭疽少见,由吸入病菌芽胞所致,多发生于皮毛工人,病死率高。病初似感冒,进而出现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可在2~3天内死于中毒性休克; 1.11.3肠炭疽 由食入病兽肉制品所致,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并有胃肠道溃疡、出血及毒血症,发病后2~3日内死亡; 1.11.4上述疾病若引起败血症时,可继发“炭疽性脑膜炎”。炭疽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荚膜和毒素的协同作用; 1.12 预防及治疗:青霉素是首选的抗生素。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治疗也不同。皮肤炭疽每日注射青霉素总量为100~200万单位。同时可加用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或新霉素。对于肺炭疽及肠炭疽,每日青霉素总量应在600万单位以上;对于炭疽性脑膜炎及败血症,每日青霉素总量要超过1,000单位。除了上述抗生素外 ,其他的抗菌药物,比如磺胺、呋喃唑酮等,对其也有较强的作用。 2. 结核分枝杆菌 2.1生物学特性: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大小1~4X0.4μm,细胞壁外有一层荚膜; 2.2分类:第二类; 2.3来源:来自患者标本的痰、支气管灌洗液、尿、粪、脑脊液或胸、腹水; 2.4 传染性及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肺结核为最多; 2.5 易感性:与感染菌的毒力、数量、机体的免疫状态相关; 2.6 潜伏期:; 2.7 变异性: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 2.8 对环境敏感性:因结核杆菌体内含有大量类脂质,占结核菌干重的40%,细胞壁内含量最多,因其富脂外壁的疏水性之故,一般的消毒剂难以渗入,对外界条件有异常大的抵抗力,使通常的灭菌方法易失败,15%硫酸或15%氢氧化钠溶液处理30分钟,可杀死一般的病原菌,但不能杀死结核杆菌。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可生存数月,在阳光暴晒下能生存数小时,在-7℃以下可生存4~5年。但在沸水中(100℃)数分钟可死亡,煮沸消毒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醇脂性溶剂——酒精能渗入其酯层而发挥奇效,用75%酒精2分钟便可将它杀死; 2.9 与其他它生物的交互作用:感染了HIV的结核分枝杆菌携带者,由于病毒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比未感染HIV者高30~50倍,且结核的病程发展更快; 2.10 流行病学资料: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个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估计世界人口中1/3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据WHO报道,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建国前死亡率达到200-300人/10万,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状态改善,特别是开展了群防群治,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但是世界上有些地区因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酗酒和贫困等原因,大病率又有上升趋势; 2.11 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可通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