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炎.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炎 【概述】 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累积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以侵及部分结肠和全结肠,临床上主要症状为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左下腹部压痛和里急后重感为主要症状,若本病在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肠道以外疾病,例如:肝损害、关节炎、皮肤病、心肌病变、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和内分泌疾病,其特点:本病一般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容易反复发作。本病以20-40岁年龄者居多,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 中医学则认为本病一般分为“痢疾”和“泄泻”两大类。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一)、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和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通过研究表明:和遗传因素息息相关。 2、过敏因素 特别是牛奶制品。 3、感染因素 与肠道感染有关系,如腹泻、痢疾等。 4、自身免疫因素 例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 (二)病理 结肠粘膜常有炎症性改变,集中在粘膜层→粘膜下层→更有甚者炎症可累及肌层→浆膜层,其病变分布直肠和乙状结肠。据统计可达98%。 中医的病因病机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症状变化多样,故对患本病 的人是很难统一,概括来讲:实属“久泻”、“痢疾”、“肠风”、“脏毒”。 一般病因为:感受暑热寒湿,内伤饮食生冷,脾胃受伤, 运化失常,湿浊下注大肠,湿浊蕴结,胃肠脏腑不利,气血凝滞,血瘀夹湿伤及肠络出血,壅而为脓,粘湿不尽而利下粪冻,是为病实,多表现为腹痛、便利黏液脓血,里急后重之症,故被认为属“痢疾”。 由于脾虚不能胜湿,肝强脾弱,脾失运化,湿从内生,直趋大肠,是为病虚,多表现为大便溏薄,粪粘质烂,黏液多白,腹痛及坠胀不重,故被认为属“泄泻”。 【临床表现】 1.起病 多数病例起病缓慢,急性爆发者较少。一般因为饮食不当,受凉感冒,月经周期,胃肠道感染者病情均加重。 2.主要症状 大便性状异常,脓血便,腹痛,发热和消瘦,腹部肿块,肠曲和腹部压痛。 3.大便性状异常 可由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改变。 4.腹部疼痛 多为轻度中度痉挛性疼痛,多为左下腹部重度病例多为持续性腹部局部压痛,可触及肠曲和肿块,一般活动性,重度炎症患者可伴有发热、心率加速、消瘦、衰弱、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和心电质紊乱。 【治疗】 西医治疗 由于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病情反复发作,合并症较多,至今内科治疗只能缓解病情,控制发作。典型病例,肠道慢性症痊愈者少,尤其是病理组织学上痊愈困难。 (一)、一般治疗 除稳定患者精神状态,应鼓励患者坚定治病信心,保持正常饮食习惯,适当注意正常营养,少吃能引起腹部绞痛和腹泻的食品。例如:咖啡、酒类、果实外皮、干果、种子食物,玉米、白薯。比较容易引起肠道过敏的食品,例如:海鱼、海蟹等。再则特别注意少进脂油性食品,注意卧床休息,要避免使用容易损伤肠道的药物,如:消炎痛、 阿司匹林等。 (二)、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 ⑴精神安定药物 ⑵腹痛 如:阿托品、普鲁本辛、654-1、654-2. ⑶严重腹泻:洛哌胺、蒙脱石散 ⑷便血 如:安络血2.5-5.0mg 3次/日,云南白药0.5g ⑸贫血 输入全血 2.抗生素用药: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 3.甲硝达唑(灭滴灵) 4.糖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的松40-60mg,分次口服,控制后改为15mg/日,维持口服并渐减量使用半年后停药、 氢化可的松200-300mg/日 半琥珀酸钠氢考200-300mg/日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大肠 ⑴一般病情:可用清化湿热导滞解毒,方取《芍药汤》、《白头翁汤》加减。 附:芍药汤:芍药15g 木香9g 当归10g 川黄连9g 甘草9g 大黄10g 黄芩9g 肉桂3g,水煎服。 白头翁汤:白头翁12g 木香9g 秦皮10g 川黄连12g 黄芩12g 黄柏12g官桂3g 槟榔12g,水煎服。 ⑵病情较重者:湿热毒邪壅滞肠络者应清热利湿,解毒治血消肿止痛,方用《仙方活命饮》、《白头翁汤》加减。 附:仙方活命饮:金银花12g 白芷10g 川贝母12g 防风12g 赤芍药12g 当归尾16g生甘草16g 皂角刺12g 川山甲10g 天花粉12g 乳香3g 没药3g 陈皮10g,水煎服。 2.寒热错杂证 宜用寒热并调、邪正兼顾,方用《乌梅汤》加减。 附:乌梅汤:乌梅12g 细辛3g 干姜9g 川黄连12g 当归12g 附子 6g 蜀椒3g 桂枝10g 人参9g 黄柏12g,水煎服。 3.肝旺脾虚证 宜用抑肝扶脾解郁之法,方用《四逆散》、《痛泻要方》 附:四逆散:制附子6g 干姜6g 炙甘草10g 水煎服。 痛泻要方:炒白术10g 炒山药10g 陈皮9g 防风9g,水煎服。 4.脾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