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观]基于田野调查视域浙南文成布袋戏活态现状研究.docVIP

[音乐大观]基于田野调查视域浙南文成布袋戏活态现状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田野调查视域的浙南文成布袋戏活态现状研究 刘明明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金华 321004) 摘要:方寸之中行万里,一人手上演百官的布袋戏,由于其演出形式灵活,语言诙谐、通俗易懂,而深受老百姓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布袋戏的表演也在趋于多样化,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对浙南文成平和乡的布袋戏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希望以此文让读者了解布袋戏表演艺术在文成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布袋戏;文成 地处浙南的文成县是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的故居,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布袋戏这一艺术瑰宝在此的表演不断多样化,如今的表演已可分为单档布袋戏、双档布袋戏和多档布袋戏。笔者以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结合福建、台湾和浙南平阳、苍南等地木偶戏的发展状况,并展开比较性研究,针对文成布袋戏的生态保护提出策略,以期对布袋戏的进一步发展起一定的推力作用。 文成布袋戏之流变 关于布袋戏的由来说法多样:一则是:按照晋代王嘉《拾遗录》的记载,以及在敦煌莫高窟引窟中画于盛唐的一幅壁画《弄雏》所描述的内容,认为布袋戏的起源应在唐或晋之前;二则是:以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为依据:“……以五指运三寸傀儡,金鼓喧嗔,词白则用叫颡子,均一人为之,谓之肩担戏。”认为这就是布袋戏的起源。 但在浙南地区的木偶戏艺人中最广为流传的却是以下两种说法: (一)关于始祖的传说 1.根据(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傀儡子》所载“西汉时陈平用傀儡解平城之围”,大众认为陈平创造了木偶戏,后经唐末田元帅,告老还乡至杭州之后传授木偶技艺,于是将此技艺延续。因此,在江、浙、闽一带木偶戏班都立田都元帅为木偶戏的祖师爷,于是有了木偶戏台台柱上的一句对联:汉陈平创造木偶,田元帅传续至今(如今台柱上的对联已不再强制要求刻印此对联)。 2.而关于布袋戏,则又要提及陈平一家,陈平的媳妇金娘和女儿银女,整天在布机上织布,后为解乏闷,姑嫂二人在布机脚踏板按上罗槌、罗片,边织布、边跟随布机踏板节奏进行说唱。再后来二人还把家父陈平创造的悬系傀儡进行了改装,形成用手指表演的布袋木偶,二人还自编故事,说唱得热闹,吸引了周围群众前来观看。陈平看后还帮忙制作了表演台:即一张小方桌大小,周边蒙布。表演者用双脚踏动跳板敲打锣鼓,双手表演木偶,逐步形成了布袋木偶戏。后辗转流传于民间。于是金娘、银女二人被布袋木偶艺人称为祖师爷。 (二)关于木偶在浙南地区的变迁 浙南地接福建,于是文成、平阳和苍南一带均参有闽南方言,而布袋戏的演出最初均讲闽南方言,据艺人们说布袋戏应该明朝万历年间 ,由福建移民传入浙江,先引入平阳,后向四周城镇传播扩散。后在当地艺人的努力之下,进行了符合区域发展的表演改革,逐渐地形成了以“温州官话”为表演语言的现代形式。 二、文成布袋戏的表演行头 (一)表演舞台(如图1-1):单档布袋戏的戏台是由上下两截组成,而且可装可卸。图为搭装完整后的戏台,整个戏棚雕梁画栋,外观像一座富丽堂皇的戏楼,故又称“彩楼”;当各部件拆卸后,可与戏偶、道具、乐器等装成箱担,由艺人一肩挑着行走,如此看来这戏台也就是艺人随身可携带的道具箱。 完整的戏棚分前棚、后棚两:前棚又分棚顶(上)、小戏台(中)、棚下三部分。棚顶飞檐翘角,小戏台设在棚中间,台前的两角分立一台柱,柱上或雕盘龙,或镌楹联,当中悬一写有横批的匾额。戏台柱联有 “一声呼出喜怒哀乐,十指摇动古今事由”、“有口无口口代口,是人非人人舞人”,“千里路途三五步,百万雄兵一二人”等内容。笔者所见戏台上则是题着“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姻缘”的字样,该戏台高约2米,左右宽度约1米2,前后的长度约为1米4。在舞台中间隔以镂空雕花木板屏风,可供艺人透视台前戏偶表演情况;台屏左右出台口上各有小窗,可做天上神仙表演及戏中人物偷听他人讲话的表演区;屏风两侧设有供戏曲人物进出场的门。小戏台的下方以布幔遮掩,布幔上方绣有麒麟等吉祥物。 后棚既是艺人的表演区,且是操道具、戏偶换身的戏房,以及音乐伴奏的后场。棚后壁设有插或挂待出场的戏偶的横木,棚下有供艺人就座的戏笼或方凳,同时也是设置小鼓、大锣、小锣、大钹、三粒(板)等乐器的地方 (二)布袋木偶:布袋戏表演中所用的木偶分为木制偶头、布制偶身。偶头一般用樟木、梧桐木等不易裂变的木材雕刻而成,脸谱造型除照不同年龄、性别雕刻,色彩则依照角色个性区分,如黑色代表粗鲁莽撞;红色代表忠心诚实;青色代表阴险毒辣等,据艺人告知,在文成,所用木偶都是由艺人自己根据剧情需要进行描画和上色,已不像传统布袋戏般讲究色彩的差异,而表示角色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冠帽和服装。 根据所演出剧目的需要,一台戏中木偶至少要有48个,而且有日趋增多的趋势,若将所有道具量化,那么一个道具箱差不多20斤。另外对于道具的装放也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歇戏装箱时,要先装好其他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