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融与发展云南边屯文化的精髓.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交融与发展云南边屯文化的精髓,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三里屯云南菜,云南边境,云南边防武警,云南缅甸边境,云南省武警边防总队,云南边防,云南货车翻下边坡,云南省军区边防团系列

【特别关注l 。噬出瞰。⑨ 圜杨文江云南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 I杨永平红河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交融与发展:云南边屯文化的精髓 自汉代以来至清代中期,中央王朝一直采用“羁縻”政策 稍安后,由内地抽调来边疆的军队就地驻扎,分给田地,亦兵亦 作为开发治理和经营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手段,并辅之以移 农,实现屯田自给。卫所官军进行大规模的军屯,“屯田之政可 民屯垦和戍边,代代相沿,达到巩同统治边疆地区的目的。至 以纤民力,足兵食,边防之计莫善于此”(《明太祖洪武实录》卷 元朝时,朝廷在云南实施了相当规模的屯田,但就屯田规模、 179)。从洪武中后期开始,通过定居屯田,广大卫所将士成为 成效等冈素而言,尤以明朝时期最为显著。今丽江市永胜县 开发云南、保卫边疆的生力军。 等地,因大规模的屯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边屯文化。 明代在永胜屯田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护卫”调 云南省永胜县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衔接部,东北邻 往云南,最后设置为澜沧卫。《明史·兵志二》“湖广都司”下有 四川,西接丽江、大理,从汉代至清代,一直都是滇西北的政治、 “长沙护卫,革”的记载。据云南大学陆韧教授考证,“长沙护 经济、文化中心,义因其地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冲和 卫”并非革除解散。而是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春正月调往 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两汉武帝元鼎六 云南越州训练(参见《明太祖实录》卷224);同年四月,再调往云 年(公元前111年),永胜为遂久县地,属越嵩郡;蜀汉建兴三年南府城(今昆明市)为云南中卫;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调云 (225年)改属云南郡。唐贞元十一年(795年),南诏置北方南中卫于北胜州.置澜沧卫”(《明太祖洪武实录》卷241)。这 赕。两宋大理国时设善巨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设北胜样,“长沙护卫”最终被调往云南北胜州,设置澜沧卫f治所在今 州。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为北胜府。明洪武十七年云南永胜县)(《明太祖洪武实录》卷197)。地处滇西的澜沧卫 (1384年),降府为州。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澜沧卫军(5个千户所),对控扼滇两北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指挥使司。其后。澜沧卫、北胜州治所同城署理军政事务。 明代滇西北片区,北胜州(今永胜县)是最主要的汉族移民 正统六年(1441年),升北胜为直隶州。清康熙i十一年(1692区。这里历来“猡猡、麽些蛮以实其地”(万历《云南通志》卷4 年),升为永北府,乾隆i十二年(1767年),降为永北直隶厅。《地理·北胜州》),几乎不曾有汉族移民进入。直到洪武年间, 1913年再降为永北县,1933年更名为永胜县。其中以“澜沧明朝为了加强对滇两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将长沙卫官军辗 卫”存续时间最长,近300年。明代在今天的永胜设置澜沧卫. 转调遣至北胜州,设澜沧卫。“本卫五十百户屯田散在北胜州境 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将以永胜为中心的丽江乃至 内”(正德《云南志》卷12(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使北胜州开 云南“边屯文化”推进到新的高度。 辟成为汉族移民区。到明中叶,鉴于澜沧卫屯田区人口稠密, 发展趋势:边屯文化的方向 子弟向学。明朝建卫学于北胜州,加之军屯移民与当地少数民 明初,割据云南的元梁王拒绝和平统一,朱元璋遂决心以 族和睦相处。明末北胜州境内已是“置卫以来,境土不惊;建学 武力平定云南。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凋30万官军之后,人文渐盛”(万历《云南通志》卷4《|匕胜州》)。 (《明太祖洪武实录》卷138、139、142)出征云南。洪武十五年当军队驻扎下来后,按官职大小分给这些军官面积不等的 (1382年)初,统一云南的主要战事基本结束。由于云南地处边土地。在永胜的驻扎军官就按各自的区域建设村落,并按姓氏 疆,地形复杂,民族众多,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极大,赋役未 取名。如金官、梁官,还有刘官、宋官、满官等地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