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黄埔军校素材 北师大版
黄埔军校
简介
黄埔军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陆军军官学校(R.O.C. Military Academy)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之后中国国民党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到现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三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史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中正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同蒋中正、何应钦、王柏龄合影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
黄埔军校及台湾陆军军官大学校徽
地位。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是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成为后来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校长蒋中正以国民政府名义,改称学校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在南京,1927年底,由蒋中正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历史上册 4.11《民族团结》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4.11《民族团结》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4.11《民族团结》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18《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物质文明的进步》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物质文明的进步》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21《社会习俗的变化》同步练习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20《大众传媒的兴盛》同步练习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4.15《“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廖仲恺素材 北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二十一条素材 北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叶挺素材 北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素材 北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图说“冲走长征路” 红军过草地素材 北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田汉素材 北师大版 .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图说“冲走长征路” 长 征素材 北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素材 北师大版 .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徐悲鸿素材 北师大版 .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东北抗日联军素材 北师大版 .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