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挖参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忘不掉的挖参史,忘不掉的伤,琴声萧萧该忘的忘不掉lt;3682/agt;lt;/thgt;lt;tdgt;lt;/tdgt;lt;thgt;lt;ahref=quot;/s?wd=姜玉阳忘不掉的伤

《忘不掉的挖参史》 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参故事,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初期的马圈子乡境内。马圈子乡位于长白山西南友脉的一角,山峦起伏交错,峰高林广。这个乡中心的西北方位,有个至今百十多年的村落,叫太平村,本故事的亲身经历与讲述者—魏青海,当年就居住在这个村子。 时光任冉,岁月流逝,从本故事发生到1986年讲述与人时,已时隔30余年,当年的魏青海已经70多岁了他面对辽宁东山里正在兴起的采挖山参(棒槌)热潮,只能望山兴叹—有心力不足了;然而,我们几个现时放山的年青人,熟知他是从前放山领棍儿的把头,时常向他请教放山知识,有时挖到较大的棒槌,还要让他给品评品评,把他视为我们的师傅。时间长了,有时他便有意无意的对我们讲述起他们那代人放山的往事,其中有一例,给他老人家留下的影像儿非常深,讲述得有声有色,令我们几个年青人听了都感到神奇古怪,但却无可置疑。 他讲述:“记得那是1953年6月里,俺们互助组里的地都侍弄完了,我和俺村儿的刘海山、孙梦财、魏青山还有松树沟的老孟头儿又插伙起来,开始合计进山挖棒槌的事儿了。往年俺们常去本溪县柜子石放山,虽然道儿远,但那儿山大货多,哪年去都能拿到几苗象样儿的棒槌。这次俺几个一合计,还是先去那儿主比较准成,大伙儿就带上了能吃半个月小米、煎饼奔那儿去了。 从家走的时候,大伙的心情象一朵花儿似的,劲头儿可足了,都说这次去,不拿到大货不下山。当天走到那儿已经过了响午,搭完窝棚天就黑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扑棍儿找货,从头年到下午,左一棍儿又一棍儿的扑,就是不开眼。一连折腾了八、九天,连一苗小二甲子都没看着,都着急上火,有的眼睛痛,有的拉肚子。我一酌摸,总打生场子是没指望了,就领大伙去蹓从前出过货的老埯子。又折腾了两三天,才勉强拿到了几苗小四批叶儿。到了这个时候,人也没有精神了,吃的也要光了,大伙一合计,消消气儿吧!收棍儿下山。 仙鼠引路得片儿货 回来后,大伙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这次进山没拿到货的原因,有的说:咱们今年出师不利,大可能是方向走错了;有的说:八层是咱几个人的运气不好;也有的说:停棍吧,过几天顺顺运气再干……我总觉得心不甘,就冲他们几个说:“不能停棍儿,还得接着放,但是,咱不往外地去了,就在本地放,我就不信凭咱们这几个挖棒槌的行家放不出来大货。”他们几个听我这一叫劲儿,刘海山头一个赞成,孙梦财也拥护,末了大伙都同意我提出的主意,精神头儿又起来了。可是,由于这年俺开棍不顺溜,再次扑棍儿该往东、南、西、北的哪个方向哪座山去,谁都不愿轻易开口,都怕落埋怨,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他—憋住了。憋了半天,老孟头儿先开声了:“我看人算不如仙算,咱破一下规矩,请跳大神儿的给指点一下好不好?”老孟头儿的话把大伙弄乐了:咱放山放出了笑话,请跳大神儿的出来帮忙,还没听说过呢……大伙说笑了一阵子后,又酌摸:那咱就试验一把吧,说不定能歪打正着呢! 那天晚上,老孟头儿真的就请来了一位跳大神儿的给鼓捣了一把。可那们大神儿抖擞到最后,也没指明白该去哪座山,只说了一句:“此地东南是吉方,仙人引路得大财。”对大神儿说的这句话,俺都是有点半信半疑的,可既然是请人家给看的,那也就得信以为真了。大伙一酌摸,咱太平村儿的东南方是红石村,这个村子的前面是鹿圈山,听老人讲,听说这个山早先年儿也下过棒槌,今天大神儿所指的东南方,应该就是鹿圈山。 第二天,鸡刚叫,俺们就吃完了早饭,带上了家把式儿就奔鹿圈去了。从太平到那儿,也有30来里路,俺们走到山下的时候儿,日头已经冒红儿了,可树林子里头还是黑的,大伙儿就蹲在那儿拿火儿休息。等日头上来一杆子多高的时候,树林子里头也透亮儿了,俺们就开始上山,我打头,他们几个都哑没悄儿的跟着我往山上上。 俺们放山的山规严格,只要是进山了,不管扑没扑棍儿,谁都不准说话,就看领棍儿把头的动做办事儿。当时我心里有事儿,总是酌摸大神儿说的仙人引路得大财一句话,所以上山时总是东张西望地看,盼望能真的出现一个人给我当向导。 快到山半腰儿的时候儿,我觉得太累了,就把索拨棍笔直地向地上一戳,示意大伙儿休息一下喘喘气儿。 大伙儿刚站稳脚儿,突然传来吱嘎—吱嘎—什么动物的叫唤声,我抬头一看,十来步远的一块大石头上蹲着一个猫大的大松鼠,正翘着尾巴看着俺们。我灵机一动,急忙说:“你就是引路的仙人吧?”说来也怪,就看它点了两点头,竖着尾巴转身跳下了石头,不快不慢地斜着山坡蹦跶着走去。我一看大松鼠那不慌不忙的样儿,心里明白了八九分,就拿起索拨棍跟着它走。它看俺们离远了,就跳到高处抖动着尾巴等着;等俺们走近了,它又左拐右跳地总是在我们前头,这个时候,我才认定它就是引路的“仙人”。 我记得俺们跟着它跨过了一条大沟,斜坡向上翻过了两三个小鼻梁骨后,就到了一个比较平坦的大簸箕掌儿前。我看着那里的树木和草头环境,心里就有一种这旮块儿应该是棒槌家园的感觉。没曾想,就

文档评论(0)

zhangxiuli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