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铁各阶段文件组成及要求,项目各阶段文件要求,地铁系统组成,地铁运营阶段的后评估,地铁组成,地铁的基本组成,地铁的组成,地铁车辆的组成,地铁车辆组成,地铁招标分几个阶段
附件1:总体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组成内容
第一篇 总概述
第一章 总 论
1.1 设计任务
1.1.1 设计依据(含对可研报告评估、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1.1.2工程范围
1.1.3设计阶段
1.1.4前期设计完成经过
1.2 项目所在地的气象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概述
1.3 工程概述
1.3.1线路
1.3.2设计运输能力
1.3.3土建工程规模
(1)车站建筑
(2)结构
(3)轨道
1.3.4 车辆、设备系统与国产化水平
1.4 工程进度与投资估算
1.4.1 工程筹划进度
1.4.2 投资估算与分析
1.5 设计分工和界面划分
1.5.1设计分工
1.5.2 设计界面划分
第二章 设计目标
2.1 稳定线位与站位、控制车站规模
2.2 确定车站方案,选好结构型式和工法
2.3 认定车辆与系统设备标准
2.4 控制工程投资、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合理造价
第三章 设计年限与客流量
3.1 设计年限
3.2 客流预测量
3.3 各车站地面分向客流量
3.4 换乘站间分向客流量
第四章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4.1 设计原则和要求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要求
4.2 系统运营计划
4.2.1营业时间
4.2.2全日行车计划
4.2.3列车编组
4.2.4系统运输能力
4.3 列车运行管理
4.3.1列车交路:初期、近期、远期
4.3.2 车站配线
4.3.3列车停站时间
4.3.4列车乘务制式
4.3.5调度指挥
4.3.6列车驾驶模式
4.3.7非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1)区间线路故障
(2)沿线部分区段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设备故障
(3)列车自身故障区间停车
4.4车站站务管理
4.4.1车站管理模式
4.4.2票务管理:票制、车票种类、售检票方式、收费媒介、票务管理
4.5 车站设备配置与管理
4.5.1车站设备配置
4.5.2车站设备管理
(1)综合监控系统(ISCS)
(2)信号设备
(3)通信设备
(4)车站自动售检票设备(AFC)
4.5 车站定员和工作班制
4.5.1 车站工作岗位设置
4.5.2 职工工作班制
4.7 车站客运管理用房配置
附图
车站配线示意图
第五章 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5.1 概述
5.2 各车站和区间分段特征
附表
(1)地形、地质概况一览表
(2)岩土层热物理试验指标
(3)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土的特殊试验指标
(5)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6)岩土层电阻试验指标
附图
地质纵断面图
第六章 车 辆
6.1 选型原则
6.2 主要技术参数
6.2.1 环境条件
6.2.2 线路条件
6.2.3 供电条件
6.2.4列车编组
6.2.5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6.2.6车辆自重及定员
6.2.7动力性能
6.2.8车辆主要设备及装置
附图
第二篇 限界、线路、轨道
第七章 限 界
7.1 设计原则
7.2 限界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7.2.1轨道
7.2.2 接触轨触面距线路轨面高度
7.2.3 隔断门建筑限界
7.2.4 车辆主要尺寸
7.2.5 限界设计的基础资料
7.3 各种设备及管线的布置原则
7.4 隧道内建筑限界
7.4.1 区间直线地段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
7.4.2 区间直线地段圆形隧道建筑限界
7.4.3 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7.4.4 车站矩形隧道直线地段建筑限界
7.5 过渡段建筑限界
附图
(1)直线地段限界坐标总图
(2)区间直线地段马蹄形隧道限界图
(3)区间直线地段圆形隧道限界图
(4)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限界图
(5)矩形隧道直线车站限界图
(6)区间过渡段限界图
第八章 线 路
8.1 设计原则与主要技术标准
8.1.1设计原则
8.1.2主要技术标准
8.2 线路概况
8.3 线路平面设计
8.3.1 线路平面位置
8.3.2线路方案的优化与调整
8.4 线路纵断面设计
8.4.1 沿线地质地貌
8.4.2沿线纵断面控制要素
8.4.3 纵坡及线路结构型式描述
8.5 车站位置及周边环境
附图
(1)线路平面图
(2)线路比较方案图
(3)线路纵断面图
第九章 轨 道
9.1 主要设计原则
9.2 轨道结构主要技术标准
9.2.1 轨道类型
9.2.2轨道主要设计标准
9.3 轨道结构方案设计
9.3.1钢轨
9.3.2 扣件
9.3.3 轨枕和道床
(1)地下线路
(2)地上线路
(3)过渡段
9.3.4 道岔
(1)道岔类型
(2)道岔轨枕及道床
9.3.5 无缝线路
9.3.6 线路及信号标志
(1)线路标志
(2).信号标志(与工务有关的)
9.3.7 车挡
9.4 减振降噪措施
9.4.1 全线采用的减振降噪措施
9.4.2 一般减振地段
9.4.3 较高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