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第八讲 明句式曲径通幽——文言句式(上).ppt

文言文阅读 第八讲 明句式曲径通幽——文言句式(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 第八讲 明句式曲径通幽——文言句式(上).ppt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上) ——掌握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 语文讲师 吴老师 一、考点透视   1.高考大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2.高考频率:结合文意理解和翻译考查,属于次频率考点。   二、典题直击 1.典题再现 (2011年北京高考)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答案】D 【解析】这是2011年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第8小题,考的是句式中的省 “然”连接,所以是错误的。 (2012年江苏高考) (1)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2012年重庆高考) (2)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 三啸止。”如其言。 (2012年山东高考) (3)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答案】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宫室,很被亲近信任。 (2013年福建高考) (4)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答案】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以上都是结合语句翻译来考查文言句式,如状语后置句 2.试题特点   (1)文言句式的考查,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一般是与翻译结合在一起考查。 三、能力突破 1.知识链接 (1)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① 用“者”、“也”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第一种:“……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 “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二种:“……,……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   ②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如: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梁父即楚将项燕。    环滁皆山也。    此亡秦之续耳。   ③用“是”表判断。“是”在先秦文言文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就多起来了。如: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于”表被动。如:    而君幸于赵王。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强调】   “见”一般表被动,但并不是句中所有的“见”都表被动。如下面的句子: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语前置。   ③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如: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④用“被”表被动。如: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⑤意念被动句(无标志)。如: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3)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份的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省主语,有承前省、有呼应下文省、对话省。如: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省宾语,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理解时要补充出来。如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     (4)常见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的固定格式,注意正确翻译。   ①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就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如:      ②如……何    译为“对……怎么办”如:如太行、王屋何?   ③奈……何   ⑤……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如: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谢谢您的观看!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