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导学提纲巍巍中山陵.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七下导学提纲巍巍中山陵,巍巍中山陵,巍巍中山陵阅读答案,苏教版语文上册导学案,巍巍中山陵ppt,巍巍中山陵教案,苏教版初三语文导学案,苏教版初中数学导学网,苏教版小学语文导学案,巍巍中山陵课文

12课题:巍巍中山陵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 ??? 断垣颓壁???灵柩??竣工??琉璃??穹隆??深邃??男麓 明确全文结构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生动形象表现在:①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②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本文语言在平实之中也不乏生动形象。 (1)文章的选材特点: ??? 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征象、标志。要正确地说明事物,就必须抓住这些征象、标志。那么,中山陵的征象、标志是什么呢?那就是课文标题上所认定“巍巍”二字。巍巍,形容高大。课文首先从空间上认定这一特征。表现在用钟山的雄伟高大衬托中山陵的“巍巍”特征。作者用“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竞度约3千米”来说明钟山的高大雄伟,而中山陵就建于钟山南麓,钟山地势的开阔,气势之雄伟,有力地衬托了巍巍”特征。用确凿的数据直接说明中山陵的高大。“陵园用地面积4。6万亩”,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石碑高8米、石级共290级、祭堂“宽230米,深24。7米,高28.7米’”,墓室直径“约13.7米,高8.4米”,这些数据准确无误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巍巍”特征。其次,从性质上认定。“巍巍”不仅指陵园的高大雄伟气势,而且指孙中山先生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开篇点明“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揭示了孙中山先生的身份和地位。第7段特地点出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突出了他的思想精髓之伟大。第10段又点出了祭堂石柱的护壁上刻着中山先生《告诫党员演说词》,突 出了他的革命纲领和革命精神。本文作者正是从形(空间)、神(性质)两方面来说明中山陵的特征的,做 到了形神兼备,重点突出。 ? (2)说明顺序: ??? 以空间为序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课文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展开说明。先说明中山陵园的地理环境,后说到陵园的总体设计,再说到陵墓。在说明陵墓时,又按照“人口→石阶→碑亭→祭堂→墓室”的顺序,即由外而内的顺序予以说明。这种空间顺序很自然地反映了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说得明白清楚,使读者面前清晰地浮现出“巍巍中山陵”的形象。 ? (3)语言特点: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 说明文的语言特别讲求准确,这是为了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确保其科学性所决定的。本文的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如:“浩荡的大江之滨”“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显得分外雄伟高大”等等,这些限制词、修饰语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语言的简明也是说明文的要求。本文的语言十分简明,如孙中山先生的患病过程仅用“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 12个字予以概括,陵园设计方案的竞选、施工过程,也说得十分概括简明。本文语言在平实之中也不乏生动形象。例如,在说明钟山的地理环境时,运用了描写性的语言和比喻:“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又如在说明祭堂前平台视野开阔时,同样运用描写性语言与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当阳光灿烂时,远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山若伏鳖……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作者从远到近地予以描述,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这些生动描述虽然运用了文学语言,但这样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服务的,是为了使读者“有所知”,而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是为了使读者“有所感”。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 (阅读提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 驱,是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孙先生的丰功伟绩彰显史册!这篇文章可谓孙先生的小传,它记叙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经历。阅读时,注意体会文章中渗透的思想感情。) ??? 在中国的特大都市上海,最长的一条街道叫中山 路;在六朝古都南京,最大的名胜是中山陵;在广州,最 著名的学府是中山大学;在北京,紧贴在雄伟天安门西 侧的是中山公园……综观全国,冠名“中山”的道路、公 园、广场难以计数,这足以说明刚、中山这个名字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孙中山1866年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刑、文,字德明,号逸仙,后来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时化名中山樵而被人们习称为别、中山。他 13岁赴檀香山读书,17岁回国,20岁起到广州和香港学医,26岁毕业后在广州、澳门行医。他从小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并对太平天国运动极为推崇。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别、中山曾上书李鸿章,请求改革。遭到拒绝后,他觉悟到用和平方法已不可能救祖国,即着手于1894年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次向中国人民发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