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医学影象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度文库医学影象总结.doc

3 X线成像基本原理 密度高、厚度厚者吸收X线多,被透过的X线少,被感光的银盐少,X线片上呈现白色 反之,则呈现黑色。二者之间呈灰色  4 CT检查技术 1).平扫 2)增强(动态) 二期增强:动脉期+ 延迟期 三期增强:动脉期 + 静脉期 + 延迟期 四期增强:动脉早期 + 动脉晚期 + 静脉期 + 延迟期 5 MRI信号含义 信号强度 T1WI  T2WI 无/低信号   空气、骨皮质、钙化 高信号     脂肪  水 中等信号      与相比较组织信号相仿 6 MR优点 1、对水、软组织分辨率高 2、安全性大:无射线损伤, 无碘过敏危险, 3、功能多、信息量大:直接多轴面成像、水成像、弥散成像、功能成像、MRS等 头颅五官 重点:1、头颅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 2、正常头颅X线表现 3、异常头颅X线表现 4、副鼻窦炎及乳突炎的X线表 难点: 1、颅内生理性钙化的区别 2、蝶鞍改变的X线鉴别诊断 3、急、慢性副鼻窦炎和粘膜下囊肿的X线鉴别 头颅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 作用:1)最为简便,安全,经济。 2)是诊断头颅病变的基本方法。 3)是检查头颅病变的重要步序。 限制:缺乏自然对比,对颅内病变难以发现 第一节 正常头颅 常规检查 1.侧位片 2. 后前位 正常X线解剖 1.软组织 正常情况下看不见颅骨周围软组织 2.颅骨的大小、形态:类长椭圆,对称。(观察颅骨的要点;大小、对称性 、有无畸形) 1)颅骨分为:①面颅 新生儿相对较小,有脑积水更为明显 ②脑颅 正常两者比例 面:脑=1:2(成人),1:8(新生儿) 2)头颅大小和形态改变 ⑴头颅增大:①颅壁变薄:婴儿脑积水(比例扩大,颅缝未闭,可张开) ②颅壁变厚:畸形性骨炎(比例缩小,属于脑发育不良) ⑵头颅变小:见于脑小畸形或脑发育障碍 ⑶头颅畸形:多见于狭颅症(为单一或多颅缝提早闭合,引起脑颅畸形) 3.颅穹隆-脑颅 (正常成人颅壁分成三层:内板、板障、外板) 其厚度、密度、结构因人而异。 6岁前(也可8岁),60岁后,颅骨X线上可为单层影。 颅骨各部位厚薄不均:①最厚-枕骨粗隆 ②最薄-颞鳞部 4.颅缝-23块颅骨,各颅骨相交形成的间隙 颅缝很多,记其中的三条: 前方 冠状缝-额顶缝,额骨和顶骨相交处; 后方 人字缝-顶枕缝,枕骨和顶骨相交处; 正中前后面 矢状缝-两顶骨相交处。 其它各种颅缝的命名也都是根据相交颅骨的名称而命名的。如颞顶缝等。 X线表现:(成人)锯齿状密度减低的阴影/直线;(儿童)直线状。 与骨折区别:部位,走向,形态,外伤史。 各颅缝常在30岁以后闭合,但也可终身保留。口诀:后向前:3-6-18 前-冠状、矢状缝相交处(1.5~2年);后-人字、矢状缝相交处(2~3月); 矢状缝-常6~9月闭合。 5.颅壁压迹(三种) ⑴血管压迹-各种血管在颅壁上形成的低密度影。主要见于脑膜中动脉、板障静脉、静脉窦。 X线表现:密度减低的线条状阴影,有一定位置和形态。 脑膜中动脉压迹:最常见。位于冠状缝之后,由下向上,由粗到细,两侧对称,有分叉。 板障静脉压迹:多见于顶部,走向不规则,可相互呈星网状,也可汇成池或静脉湖。 静脉窦压迹:主要是乙状窦和横窦,位于枕内粗隆的两侧,较粗大。 ⑵蛛网膜粒压迹-蛛网膜粒在颅骨内板造成的骨缺损或稀疏。 位置特殊:多见于额顶部,矢状窦两侧4cm以内. X线表现:5~10mm大小的圆形低密度区。本质上也是血管压迹的一种。 ⑶脑回压迹(亦称指压迹)脑回生长压迫颅骨内板形成,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 X线表现:多见于额颞部,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减低区。 6、蝶鞍 位于颅底中央。骨质薄,而突出,是平片判断颅内病变(高压和肿瘤)重要依据。也是肿瘤好发部位。 蝶鞍正常形态有三种:圆形-多见于儿童;扁平形-较少见;椭圆形-多见于成人。 结构上分为:前床突、鞍结节、鞍底、鞍背和后床突。 蝶鞍前后位平均为11.7mm(7~16mm);深径平均为9.5mm(7~14mm)。 7、生理性钙化 ⑴松果体钙化 10岁前少见。成人50%发生钙化,仅45平片可见,CT40%。 X线表现:类斑点状不规则,大小约5~10mm的高密度影。侧位片上位于鞍背后上方各3cm的区域内,正位片位于中线。 ⑵脉络丛钙化 发生于侧脑室之白区脉络膜丛。发生率不足1%(0.5%) X线表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