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沪教九上《天净沙·秋思》word教案,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翻译,天净沙秋思ppt,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天净沙秋思的意思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马致远及元曲的文学常识;理解每句话的含义,背诵全曲。
2、反复诵读,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曲的主题,品味它的音韵美。
3、感受曲作的意境,以及它抒发的孤寂愁苦之感,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的思念,曲的题目。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领读全曲。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整首曲子。
3、马致远(约1251—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一。所作杂剧有15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汉宫秋》《荐福碑》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另有散曲见于《雍熙乐府》诸曲集,后人将其散曲辑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为著名。
4、这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的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5、学生默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秋末之景。“昏鸦”,黄昏时归巢之鸦。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2、“小桥流水人家”——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
3、“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从侧面写出游子在客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
以上为第一层,用九个名词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夕阳西下”——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
5、“断肠人在天涯”——卒彰显志,正面抒发感情。“断肠”的愁苦,“天涯”的遥远,点明了这首小令的主题。
以上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所在。
四、合作探究:
对《天净沙·秋思》的内容和意境应如何理解?
明确:《天净沙·秋思》写旅人的情怀。开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纯粹写景。作者只单纯地说了六种景物的名称,便让一幅秋野黄昏行旅图的背景活现在读者眼前:天色已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几只寒鸦。地上一条清溪,溪上架着小桥,不远处便是数椽幽静的茅屋。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虽然还只是说景物名称,但是这三个词却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苍凉寂寥的,“西风”是萧瑟悲凉的,“瘦马”是疲惫无力的,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景了。而“瘦马”一词,在这里还应该包含骑在马上的人,这是这幅画面的主要部分。“夕阳西下”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这才明显地写到旅人,写到旅人的心情。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他更会想到故乡的人,瞻望漫长的前路,因而触动情怀,引起悠悠的哀愁。作者只说了“断肠人在天涯”六个字,就蕴含着这许多的意思。
五、教师小结: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天净沙 秋思
写景——秋思悲凉、惆怅之情;
抒情——写景铺垫、游子之悲。
————寓情于景、羁旅之思。
精品资料,你值得拥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译林版三下《Project 2 A magic clock》word教案1.doc
- 江苏译林版三下《Project 1 My puppy》word教案.doc
- 江苏译林版三下《Unit 1 In class》word第一课时教案.doc
- 江苏译林版三下《Unit 2 In the library》word教案.doc
- 江苏译林版三下《Project 2 A magic clock》word教案.doc
- 江苏译林版三下《Unit 1 In class》word第二课时教案.doc
- 江苏译林版三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word第一课时教案.doc
- 江苏译林版三下《Unit 2 In the library》word教案5课时.doc
- 江苏译林版三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word第二课时教案.doc
- 江苏译林版三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word第四课时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