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名著名篇必读 戏剧漫谈素材.docVIP

高考语文 名著名篇必读 戏剧漫谈素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名著名篇必读:戏剧漫谈   我对于戏剧是外行,用湖南话说,不是“里手”。只就这两天看到的戏,随便谈点感想①。   首先说一个故事。今年的春节,徐兰沅老先生(徐老给梅兰芳大师伴奏了几十年)送给我一个礼物。那是梅先生画的一张扇面。这样的扇面,是梅大师当年唱《晴雯撕扇》时候用过的。这就很奇怪,既然要在舞台上把扇面撕碎,花一毛钱买一个就完了嘛。但是,梅大师就是梅大师,他每次唱这个戏,自己必先好好的画一扇面,画好了拿到台上把它撕碎。戏演完,徐老就把这撕碎了的扇子捡起来,而后把它裱好,所以他送给我的这个扇面上有显明的裂痕。这件事情使我非常感动!反正是把它撕掉了,何必自己画呢?而且画得那么好!扇上画的是菊花,工工整整地题着“梅兰芳”三个字。可见一个艺术大师,是一丝不苟的。艺术各部门好多地方是相通的。梅先生能写、能画,所以他穿的行头,戴的花,以及舞台布景,受他会画的好处很多。他懂得配色,红的该配什么颜色,绿的又该配什么。他戴的花,不是插满了头,像个大花篮似的。他懂得什么叫美。舞台上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美,让人看着舒服。   戏剧是综合的艺术,有文学,有音乐,有图画,有灯光……各种东西凑起来的。我想,作一个戏剧的演员,不管是话剧的还是戏曲的,对我们本行业务要知道的宽,同时对于琴、棋、书、画也都应当加以钻研。只有博、宽,才能够精。这个“精”不是光会一样就能作到的。咱们现在编的戏,第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戏词,词句粗糙,拿不出手。这并不是专指湘戏或者花鼓戏而言,就比如京戏吧,不打字幕还好,一打字幕就漏了底,叫人看出有“大骂周瑜不是人”这样的句子。要是我们不掌握语言,不学一点诗,不学一点文学,就不易克服这个缺点。现在我们是这么积极参加编戏改戏,可是,连新编的词儿往往还离不开“说分明,看端详”这类的“水词儿”。今天年青人去看戏,一看到这些词儿,也许就认为这是文学作品,所以他一写文章也可能是“开口大骂周瑜不是人”,这才耽误事哩!   我们必得知道色彩。四大名旦都能画都能写,有名的小生俞振飞,也是能画能写,所以他们的行头做得那么好看,不庸俗。我们戏曲还好,有个老传统;有些歌舞团、文工团,演员一出场都是红裤子绿袄,颇为不美。国家花了那么多钱,材料都是好的,可是,我们偏要怎么难看就怎么做!咱们演的戏里,往往有小姑和嫂子的这样的戏,这俩人为什么穿一样的衣裳出来呢?一个是小姑子嘛,一个是嫂子嘛,小姑戴一个大花圈,嫂子也戴一个大花圈,都戴那么多花,让嫂子少戴点儿,让小姑娘多戴点儿不行吗?顶好是我们演戏先由自己人看看,彼此看看,合适不合适。梅大师活着时,他总亲自到后台,把这个姑娘的花摘掉两朵,或是给她头发顺一顺,片子挪一挪;或者是某个人嘴大,他便想法子给他另画一画,使嘴显着小一些。他极注意这些。艺术要完美,小的地方也要注意。梅大师当初没有成名的时候,演戏爱低头,那时他演戏有好多自己的朋友在下面坐着,他一低头,下面就作暗号,梅先生便赶紧抬头。我们恐怕没有这么认真仔细。要注意自己的缺点在哪儿,对艺术各门类都要通一些。做个演员必定要多才多艺,一个作家也是如此。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演员嘛!在旧社会有那么一台就可以了,在新社会就不够。我们要天天有所提高。怎么提高?就是要多学。希望我们的病员,十八般武艺都拿得起来,又能拉又能唱,没有小生就唱小生,没有须生就唱须生,这就能更好地解决为工农服务的问题。当然,这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这样。但是以前就连梅大师,也学过小生戏嘛,《黄鹤楼》、《辕门射戟》,他都能唱,有时还反串武生哩。我们歌舞也应如此。好象有个传统似的:歌者不舞,舞者不歌。也不知这是谁出的主意。谁也没有说过。一个人全会,那有多么好呢!特别到乡下去,原来你去十个跳的,十个唱的,现在每人都能歌能舞,只要十个人就够了嘛。这就非常经济,十个人当二十个人用。能为国家省很多钱,又有机会多为工人农民演出。所以,我希望我们多学点本事。要精,我这一门我唱得很好,我唱须生我就把须生唱好,这是应当的。但是我还要多学些别的,知道多,会拉拉胡琴也很好啊!我刚才说的徐兰沅老先生,他知道的戏很多。他原来就是演员,正因为他会唱,所以就帮助梅先生创造了很多好腔儿。演员也应懂得音乐,多数的大师是精通音乐的。多会没有坏处。特别是青年,会一点就觉得很够了,那是最要不得的。唱一出戏劳动是很强烈的,要是我们有这个习惯,在业余时间写写字,画画画,弹弹琴,不仅加强了艺术修养,对我们的身体也有好处。新社会的演员要博而精,应该是最有文化、最有艺术修养的人。   美是个整体,不要忽略小的地方。舞台上的东西摆设得不合适,台下立刻看得出来。我们要常常捉摸捉摸,这个戏我是怎样演的?花是不是戴多了?那件袍子好看么?妆扮好了,咱们也要彼此看看:“噢,您这个样子,不大好看,改改看!”马连良先生就这样。他在上台之前,连龙套都要全部检查一次。我还记得一个笑话,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