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热讲座
血培养标本采集要求 ① 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于寒战期多次采血 ② 采血量应在8 ml以上,兼顾厌氧菌及 L-型细菌 ③ 已接受抗菌素治疗的病人,必要时可停药48~72小时后采血培养或取血凝块培养 ④ 对疑诊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采动脉血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伴随症状】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 疹、淋巴结结核、局灶性化脓性感 染、丝虫病、白血病、淋巴瘤、恶 性组织细胞病、转移癌等。 肝脾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 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 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病及黑热病、急性血吸 虫病等。 出 血:发热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重症感染 及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等。 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 病等。 关节肿痛:常见于败血症、猩红热、布氏杆菌病、 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 【问诊要点】 临床诊断步骤(3)—— 全 面 反 复 的 体 格 检 查 皮疹出现与消失时间短暂,随体温升降有所改变——Still病; 淋巴结、肝、脾进行性肿大——恶性组织细胞病与淋巴瘤; 脉络膜结核结节——粟粒性结核; 心脏杂音改变——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诊断步骤(4)——实 验 室 检 查 血、尿常规,肝功能,血沉; 血、尿细菌培养及胸片、B超; 嗜异性凝集试验、肿瘤抗原、自身抗体; CT、MRI、放射性核素、活组织检查。 糖 皮 质 激 素 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以及免疫抑制作用; 一般情况下不用,少数情况(疑有药物热、Still病等慎用); 滥用改变原有的热型和临床表现,使诊断发生困难,长期应用加重原有感染性疾病或诱发二重感染,延误治疗。 抗 菌 药 物 对急性高热患者,疑为感染性发热且严重时,在必要实验室检查和各种培养标本采取后,根据初步临床诊断以经验性抗菌治疗; 滥用抗生素造成经济上浪费;降低病原学检查阳性率;导致药物热、二重感染;干扰原发病的诊断和处理。 发 热 的 处 理 原 则 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 适用于高热; 持续发热不退者; 伴有头痛、意识障碍、谵妄的中度发热; 病因明确的长期发热性疾病等 恶性肿瘤患者(持续发热加重病体消耗) 心肌梗塞或心肌劳损者(发热加重心肌负荷) 选用适宜的解热措施 加强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病人的护理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物 理 降 温 可作为紧急降温措施; 酒精、温水擦浴,冰袋或冷水袋置于前额、腋窝、腹股沟部冷敷; 降低室温(27 ℃)。 解 热 药 物 的 适 应 症 适用于高热; 持续发热不退者; 伴有头痛、意识障碍、谵妄的中度发热; 病因明确的长期发热性疾病等。 常 用 退 热 药 物 分 类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吡唑酮类: 保泰松(布他酮)及其化谢产物羟基保泰松 水杨酸类: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有机酸类: 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异丁苯丙酸) 应用解热镇痛药注意事项 老年体弱,幼儿及体温在40℃以上的发热病人,剂量宜小,宜选用退热作用缓和的药物,以免高热骤降,大量出汗等而引起虚脱。 一些解热镇痛药对消化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易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故消化道溃疡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 解热镇痛药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故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 阿司匹林、水杨酸盐、消炎痛等易透过胎盘诱发畸胎,故孕妇应禁用。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原 因 不 明 发 热 的 诊 断 步 骤 热程大于2-3周,期间有数次体温大于38.5 ℃ 不能归属于发热不明发热 口温、肛温同时测定,证实体温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