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1(62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1(62张PPT).ppt

降低原材料成本 本文反映结束! 谢谢大家 观看! 同步糖化发酵工艺 ,能耗下降30% 降低原材料成本 本文反映结束! 谢谢大家 观看! 同步糖化发酵工艺 ,能耗下降30% 1.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C 2.孟子民为贵的主张 A.否定了君主制度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C.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 D.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利益 C 3.关于墨子的思想,正确的是 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 “仁”完全一致 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 B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名话体现的思想观念主要是( ) A.重义轻利 B.人性本善 C.民贵君轻 D.尊王贱霸 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A D 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 A、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B、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C、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D、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 7. 对孔子“仁”的思想积极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有利于重建新的社会制度 D 8.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 A.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良才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A 庄子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幻灯片放映结束 ! 请您提出宝贵意见! O(∩_∩)O谢谢各位!!! 实例 5 实例 5 *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教九流”: 泛指宗教和学术中的各种流派, 后指社会人物复杂多样 三教:儒教、释教、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名家、墨家、纵横家 、杂家、 农家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孟子 1、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 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要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仁政学说 主张尊王贱霸,实行王道之治 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影响: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民本: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还认为“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顺从人民的意志就是敬天。 相关链接: 1、王道、霸道与仁政学说。孟子首先明确提出“王”与“霸”的政治概念,他认为 “以力服人”是霸道,“以德服人”是王道。儒家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孟子曰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冯友兰指出:“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为此二种。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唯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已。”王道政治就是仁政。所以孟子说:“以德行仁政者王。” 相关链接: 2、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疑难解析: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