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法制史(最新最全).doc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中国法制史(最新最全).doc

2010中国法制史论析 重点: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及其特征 课程说明 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课程,为法学本科教育必修的14门主干课程之一。学好法制史是学好其它部门法的基础。因为现行法律无论是刑法,还民法、行政法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其与古代法律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正如大陆法系国家的现代民法理念、原则渊自于古罗马私法一样,我国现行刑法的许多理念与原则与古代发达的刑法理念、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我国古代许多民法、行政法方面的规定、理念、原则亦与现代民法、行政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学好法制史能够更好地领会和贯彻现行法律,也会更清楚了解现代法律的不足与弊端,以及如何解决现行法律中的不足与弊端,更好地完善现行法律。加深对于法学理论的理解,更好的融会贯通各部门法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念。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史学的一门专史,作为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并为他们学习法学理论和部门法提供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我国现行法律的理解。 综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历代统治者都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其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调节国家的经济活动及各种社会关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打击刑事犯罪,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可供后人借鉴的历史资料。中国法制的历史不仅悠久,而且从未中断,因此辗转相承,沿革清晰。由于民族的和历史条件的不同, 中国法制史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将分为15章进行讲解,每周3课时,并辅之以一定课时的答疑以及课后的阅读、练习。期末的考试形式一般采用闭卷形式。 一、“法制”的起源及其定义 “法制”一词在我国先秦史籍中就有记载。《商君书·君臣篇》中“立法制、度量,以禁之。”《礼记·月令》中“修法制,善囹圄。”历代关于“法制”的记载很多,但是“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20世纪初期,清政府推行“新政”,同时下令修订法律。当时担任修订法律的大臣沈家本,“参古酌今,会通中西”,一方面积极引进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另一方面注重总结中国法制的历史经验。这期间,日本学者浅井虎夫编写了《中国法典编纂沿革史》,东川德治编写了《中国法制史研究》等著作。可以说,“中国法制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受日本学界的影响。 二、中国法制史的涵义 (一)中国法制史概念 中国法制史是中国法律制度的通史(4000多年),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发生、发展(从未中断)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法制史以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作用及在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点及其规律性。 三、中华法系及其特征 (一)中国法制的历史至少是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拉开序幕,经过四千多年没有中断的发展过程,内容丰富、特点突出、沿革清晰,被公认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 中华法系主要是指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法律系统,最早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其中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其间陈陈相因,具有十分清晰的沿革关系和内在联系,尤富民族特色,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二)中华法系特征 1、奴隶制时代法的特点。中国奴隶制时代,虽有成文法,但不向社会公布, 以便于奴隶主贵族临事议制,任意施刑。奴隶主贵族还竭力假借神意,执行天罚,以增加司法镇压的威慑力量。至西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治者强调“明德慎罚”,以刑、德为二柄,由此而形成的用刑原则,对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奴隶制时代宗法血缘关系还有着深厚的基础,而宗法制度又与等级制度、分封制度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了家国相通、亲贵合一的政治体制。此外,奴隶制时代法峻刑残,毁伤肢体的肉刑是其基本的刑罚手段。 2、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法律不受宗教影响,而强调遵循礼教,强调维护纲纪伦常。经过汉儒改造,礼融进了诸子中的可取成分, 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其要旨即是“三纲” 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亲亲”“尊尊”的政治和伦理原则。在这种原则下, 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定为法律。 3、特权法与等级法。 中国封建制的法,公开确认良贱不平等的法律地位。良贱既异制,同罪又异罚,贵族官僚享有公开的法定特权。同时又为特权等级设定了特殊的程序,以确保其权利不受损害。因此,封建法律的公平实际就是要求社会各阶级、阶层不得逾越法定的权利。 4、法自君出,权高于法。 中国古代社会中,先有强人政治,建立国家,然后产生法律。法律作为治理百姓的工具之一,作为德治的辅助手段而存在。这种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历史发展中占着主导地位。它的经济基础是封闭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