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宋末元初四明文士与诗文研究——以舒岳祥、戴表元、袁桷为中心,宋末元初,舒岳祥,宋末元初历史,宋末元初小说,宋末元初电视剧,为袁桷书千字文,赵孟頫为袁桷书千字文,集廉园袁桷,再次韵袁桷
中文摘要
宋末元初的舒岳样、戴表元、袁桷是四明文士群体的代表人物.从南宋度宗
而此间的历史实际、文士群体命运变化、文坛格局、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实践的
变化,在文学史的研究中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四明文士群体研究在文学史上
很少引起注意,几近处于空白,对其群体研究可以解决宋末元初诗文发展及其走
向问题。这一群体具有典型性,在宋末元初的文坛格局中有重要地位。
前期四明文士戴表元以四明、杭州等地进行广泛交往,后期四明文士袁桷以
大都翰林国史院这一机构发生影响,宋末元初诗文风气的交化及形成过程,其群
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本论文对此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深层次考察.
论文由前言、正文和附录组成。
前言部分从时间跨度、地域观念和学派流传三个方面对四明文士群体进行了
分析;指出宋末元初的诗文风气变化是由四明文士群体倡导,并发生作用;认为
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末元初文坛风气变化的原因、潮流、趋向等诸
多问题,是认识元代诗文格局的关键;同时还阐述了本课题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
指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立足点。
正文部分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探讨四明文士心态及政治倾向,认为宋末元初四明诸子历经亡国之痛,
他们对元政权有一个由拒绝到认同的变化过程,其政治倾向代表了当时南宋区域
文士的看法,具有典型性。四明文士心态变化反映元廷对南方统治政策的成功。
心态的变化,说明南宋遗民的变化。此后与官方采取合作立场、进入权力阶层开
始占据了主流。故宋区域的士人就出现这样一种心态,他们在诗歌中多抒发其遗
民情节,而在碑记文等文体中对元廷深表认同,表明其合作的政治倾向。
第二章从理论背景、诗贵精专、前人诗学资源、袁桷对戴表元诗文理论的继
承与发扬四个方面讨论了其派理论。舒岳祥、戴表元、袁桷等人是在对南宋末文
风批判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理论主张,其派理论有着一致性和延续性。
随着后期四明文士袁桷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被广泛接受,对元代诗文创作产生
了重要影响。对其文学主张的发掘可以更好地认识宋末元初诗文风气的流变。此
后,逐渐突破晚宋诗文格局的狭窄局面,以汉魏建安、盛唐诗人为学习资源的诗
I
文风气转变也就在这段时期开始形成。
第三章讨论了前期四明文士舒岳祥、戴表元的诗歌与散文。分析其诗歌成就
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理论认识和诗歌创作相脱离的现象。宋亡之后,他们的诗
歌创作成为寻求人生内在自由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因而逐渐摆脱了功利性目的.
在分析戴表元散文创作成就时,指出了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认为戴表元为辞赋所
做的努力体现了宋末元初辞赋风向的转变,他正处于这个转变的转折点。视角内
转使戴表元在辞赋的哲理思考与拓展上有所发展,这也是其辞赋的主要特点之一。
第四章以元代翰林国史院为切入点,研究当时文士之间的相互交往及其诗文
活动。翰林国史院机构设置、人员组成、机构功能、文士活动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的研究可以拓展元代诗文研究的空间。四明文士袁桷有长期在翰林国史院任职的
经历,对翰林国史院职能及文士活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清四明文士在大都的影
响。
第五章对后期四明文士袁檐的诗文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诗歌清新自然两
又不失绮丽,他在诗歌创作中所进行的努力对形成元人诗歌创作风貌无疑有着重
要的意义。袁桷的翰林国史院文士生涯使他接触了国内南北文士精英,文士之闻
的唱和应答、精神上的相互砥砺,使他在诗歌创作上融合南北诗风,温和绵邈而
又不失典雅。对元代散文格局的认识可以更好地考察南士文风在元代由南到北影
响逐渐扩大的过程,因其在翰林国史院任职,其文风更多地继承欧阳修温和清丽,
婉而多讽的风格。此后,南方文士袁桷以其在大都文坛的领袖地位倡导了这一文
风,并使之居于主流。可以看出,袁桷是虞集、黄潘、欧阳玄等著名文士的先导,
因而袁桷在元代散文创作中无疑具有重要地位。
附录部分为四明文士活动编年,目前对南士群体及其活动的编年研究仍是空
白。本研究包括了四明文士群体人物的生平大概、创作与学术活动、群体之问相
互交往,揭示了宋末元初的诗文产生的实际过程,为系统地研究四明文士的心理
和诗文创作过程提供了可信的材料。
关键词:宋末元初:四明文士;诗文研究;舒岳祥;戴表元;袁桷
Ⅱ
Abstr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