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讲义9.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讲义9.doc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中国法制史》讲义 编号:09 课时安排:?2学时 ?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重点掌握宋代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变化、元代立法与法制的特点以及宋元司法制度上的变化;熟悉宋代立法思想的变化、宋元时期的立法概况;了解宋代行政法规与职官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辽、金两代的立法概况及法律特点。 教学重点提示 1、宋代立法思想的发展变化 2、《宋刑统》与《元典章》的结构特点 3、宋元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 4、宋代《贼盗重法》与《重法地法》的作用及影响 5、宋代民商事法律的发展 6、元代的立法与法制特点 7、宋元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教学方法 讲 授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 #难点? ?疑点) 第一节 宋代法律制度 ▲简要历史背景: 1、内忧外患 (1)内忧:“盗贼蜂起”,即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如王小波、李顺起义; (2)外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如辽国。→“奉之如骄子”→“敬之如兄长”→“事之如君父”。 2、经济方面 (1)立租佃制:租佃制使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农民比前朝有较多的自由。(契约) (2)“编户齐民”:使农民具有自己独立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附徒,在法律上具有相对独立的主体资格。 (3)不抑土地兼并:使得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激化了阶级矛盾。 (4)工商皆本:鼓励工商,通商惠工→欲利可言,农工商皆本。 士大夫阶层的代表陈亮、叶适、李觏(GOU)、苏洵等公然言利。 3、政治方面 重在强化中央集权。如“杯酒释兵权”;又如严禁宦官、后宫、外戚、宗室干政。 4、思想意识形态领域 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理学之特点:以儒学为主,兼采佛、道。以理学论证现存的社会秩序,强三纲五常说成不变之理,影响及于明清。 一、宋代立法思想的变化 宋代的立法思想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北宋初至仁宗朝末年――集权中央 “稍夺其(藩政、节度使)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司马光)“杯酒释兵权”。重视行政立法建制,目的在于强化中央集权,主要表现: 1、官职差遣分离。(差遣为实职) 2、三省形同虚设。(门下省、尚书省之权渐归中书) 3、设“两府”、“三司”,分割宰相之权。(军权划归枢密院;财权划归三司使。剩余之权由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行使。“两府”即中书和枢密院;“三司”指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 4、发兵、领兵权分离(枢密院掌发兵权,三衙即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掌领兵权) 5、重文轻武,以文官出任地方官员。(三年轮换、设通判牵制知州) (二)神宗熙丰变法以后至北宋末年――通商惠工、义利并重 1、宋神宗下诏:“政事之先,理财为急”。 2、士大夫公然言利。 (1)李觏说:“人非利不生,何为不可言?……欲者,人之情,何为不可言?” (2)苏洵说:“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衰。义利、利义相为用,天下运诸掌矣。” (3)叶适:“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 (4)陈亮:“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上下相恤,求以相补,而非以相病。” 3、影响、推动民商事立法(不抑土地兼并政策;典卖制度) (三)南宋时期――强化礼义,以利辅义 1、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 朝廷对上述两种思想“择善而从,为我所用”。理学渐趋务实,以理学论证现存社会秩序。朱熹说:“礼字,法字,实理字”,“正风俗而防祸乱”,必须以“礼律之文”为本。 2、重视民商事、财产继承、婚姻等方面的立法。(如常以敕例、指挥变通旧律,形成新的民商事法律) 二、宋朝的主要立法活动 (一)《宋刑统》(《宋建隆重详定刑统》) 1、制定颁行 (1)宋太祖建隆四年,由窦仪等人编成并颁行。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2、体例渊源及刑统含义 (1)体例渊源:仿自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后周的《显德刑统》。《宋刑统》中律的条文,是《唐律疏议》的翻版,但增加209条敕、令、格、式的刑事规范,附于律文后并行。 (2)刑统含义:所谓刑统,是以刑律为主,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各条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的加以汇编的法规。刑统的出现是法典编纂的一个变化。 3、《宋刑统》与《唐律疏议》比较之变化(重点(*)) (1)称谓不同。即法典不称“律”而称“刑统”。 (2)分门别类。即将性质相同或相近似的条文归为一个门类,便于官吏检索。共计213门,如“请门”、“五刑门”等。 (3)新增“臣等起请条”计32条。“起请条”,是指立法者对前朝行用的敕令格式经过详细审核,向朝廷提出的立法变动建议。该建议经皇帝批准,与律条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设“余条准此门”于《名例律》之后。“余条准此”,是指将具有类推适用性质的条文汇总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