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力容器系列讲座,压力容器,压力容器证,压力容器安装,压力容器认证,压力容器安装1级资质,压力容器板,压力容器操作证考试,压力容器分类,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压力容器[系列讲座之1]? 筒体结构的分类
??? 其实谈不上是讲座,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启发很多高手这样做。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从而使论坛的人气更旺
??? 大家在进行设计时筒体大多是卷焊或锻焊结构,其实筒体的结构有很多种,由于有些结构应用不是很广泛或其它原因,所以没能纳入GB150中。现就筒体结构阐述如下,仅供参考!
1? 筒体结构的分类
1.1? 整体结构
1.1.1? 定义:为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所需要的厚度(不包括为防腐而设置的衬层)是由一整块连续钢制成的结构。
1.1.2? 主要形式
a)整体锻造:锻造的筒和筒之间用法兰或螺纹连接。主要用于超高压设备;
b)单层卷焊(※):应用普遍; c)锻焊结构(※):总结了整体锻造和单层卷焊容器的优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质量 好,适用于重要场合,如核工业、加氢反应器等;
d)无缝钢管(※):公称直径较小容器;
e)复合板结构(※):在一定厚度下很经济。
注:带※为GB150-1998所管辖。
1.2? 组合式结构
1.2.1? 定义:为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所需要的厚度是由钢板对钢板、钢板对钢带、钢板对钢丝制成的结构。内筒是板式结构。
1.2.2? 主要形式
a)多层包扎(※):最开始为美国专利,但现在已不存在专利了,南京大化机已研制成功。但此类设备制造工艺太复杂,生产工期长;
b)热套结构(※):内筒和外筒的配合采用过盈配合。在安装时外筒加热冷却后很好地与内筒结合在一起。适用于超大容器,有时分3层或更多层进行套合;
c)绕板结构:是日本人发明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先做内筒再用另一筒体搭接。虽然角焊缝受力不好、不好焊接且不易检测,但进行承压爆破试验效果很好。目前我国由于冶金能力有限,板长和宽度不太适合,所以采用较少;
d)钢板对钢带:中国人的发明,ASME已承认其可靠性。内筒单层卷焊,外层缠绕。钢带在缠绕时分左右两个方向,同时旋转方向相反。但缠绕后由于中间紧两端松,所以在承压能力上会低10%。在小化肥生产装置中有一些应用;
e)钢板对钢丝:内筒单层卷焊,外层用高强度的不锈钢丝缠绕,同时给内筒一定的压应力,承受的外压甚至等于设计压力,使设备在操作工况时压力趋于0。世界上设计压力最高的设备1000Mpa就是采用此种结构;
f)衬里容器:基层归GB150管辖,衬层GB150不管辖(不好制定制造、检验及验收的最低要求)。
注:带※为GB150-1998所管辖。
[系列讲座之2]? 焊逢和焊接接头的区别
??? 焊逢和焊接接头是大家常见到的两个名词,希望能够准确的运用,以免出现错误。由于有图形只好上传。
?焊逢和焊接接头
2.1? 定义
a)焊逢:通常指焊肉,即熔敷金属;
b)焊接接头:是一个组合名词,包括焊逢、融合线和热影响区。
在焊接时采用等强度原则。但由于在焊接时焊逢区有些化学元素会被烧损,为补充烧损的化学元素,所以根据实践经验相应的焊接材料会添加一些化学元素,也就是说焊料要比母材品质好。
焊逢的化学成分能得到补偿,而热影响区却没有得到补偿,而热影响区在焊接时也会有一些烧损,所以焊接接头中最薄弱部位是热影响区。
通常的无损检测是焊接接头的检测,两个焊逢之间的距离指的是焊逢。
2.2? 焊接接头的分类
2.2.1? 习惯分类
a)对接接头:易施焊、变形小、受力好、可控制、好检测;
b)角接接头:受力不好。
??? 对接接头又分纵焊逢(主要承受切向力)和环焊逢(主要承受轴向力)。但封头的焊逢不好区分纵、环焊逢,所以在实际中以严者来考虑。
2.2.2? 按GB3375的分类方法
??? GB3375与习惯分类方法相似,但也有不同。如:
?? 按习惯分法以上两种焊接接头都应是角接接头,但GB3375却进行了所谓的细化,二者出现了矛盾,在说法上又没办法统一,协调不了。
2.2.3? 矛盾的解决
??? 为解决上述矛盾,GB150-1998采取了变通的说法,先考虑焊接位置再考虑结构,即分为A、B、C、D类四种焊接接头。所以检测等要求都以A、B、C、D来表示。
[系列讲座之3] 制造工艺减薄与成品的最小厚度
?? 工艺减薄是制造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但要想办法去控制。为使设备能安全使用,必须要求成品的最小厚度。
计算厚度:按第一强度理论同时考虑制造、运输、安装等因素的影响而得出的厚度。满足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设计厚度:考虑腐蚀裕度因素。此厚度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外,同时预期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名义厚度:考虑了钢板的厚度负偏差,同时与材料的规格有关。
有效厚度: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钢材厚度负偏差。真正能可靠承压的厚度。
??? 从以上几个厚度我们可以看出,成品的最小厚度大于设计厚度就可以了。但我国现状无法按此厚度来确定。原因是,我国的国家标准最开始是按前苏联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心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完整版).docx VIP
- 长沙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资料 (指导手册).doc VIP
- 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解读课件.ppt VIP
-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docx VIP
- ISO 927-2009香辛料和调味品—杂质和外来物含量的测定.doc
- 压缩空气管径及压力损失计算表(管径、压损计算).xls VIP
- 2024年质量员-土建方向-岗位技能(质量员)证考试题库.pdf VIP
- 《无人机航拍技术》课件—06无人机拍摄实例分析.pptx VIP
- YB∕T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冷轧无底层取向电工钢带(片)》.pdf
- 《无人机航拍技术》课件—05无人机飞行的法规.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