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文字素材6 人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文字素材6 人教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文字素材6 人教版必修3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亚马孙森林正在消失   火灾、滥伐和修公路正在吞噬着亚马孙原始森林,专家的调查表明,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今后20年内亚马孙原始森林最多剩下28%,更坏的结果是4.7%。   致命因素:火灾、滥伐和修路   亚马孙原始森林几乎每年都有部分雨林被烧毁,而且被烧的面积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和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持续变暖造成气候变化,引起亚马孙原始森林火灾,约有4万平方公里的林木被烧毁,几万人被烧死烧伤。   研究环境与原始森林的美国学者唐·内普斯塔曾深入亚马孙热带雨林进行考察,他在一个名叫塔帕若斯的地方看到,有些水井干枯了,树木的根要从地面下很深的地方才能吸收到水分,有的甚至深达18米。干旱容易引起火灾。这位学者幽默地说:“‘厄尔尼诺现象’提供干柴,人类负责点火。”   据悉,亚马孙森林被砍伐的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法国,而修筑公路则是滥伐原始森林的前奏。在巴西境内的亚马孙原始森林中,大约75%的砍伐活动都是在柏油公路两侧50千米范围内进行的。有一条高速公路连接亚马孙地区的贝伦城和首都巴西利亚,当这条公路铺上柏油路面26年后,沿路两侧100多千米宽的林带消失了58%。在库亚巴和波多韦柳之间一条长1460千米的BR-364号高速公路修成后,仅仅15年的时间,附近的森林就消失了近三分之一。 典例解析 1、读下图“洞庭湖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_。   (2)A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解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例如,在干流上修建三峡工程,在支流上修建水库、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分洪蓄洪区建设,进行退田还湖工作,在中上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加强洪水调度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等。图中显示的洞庭湖位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历史上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南境内的洞庭湖平原(B处)与湖北境内的江汉平原地区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泊面积大大减小,再加上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入湖沉积,加速了湖泊的萎缩。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泊萎缩的结果是水灾的加剧。 答案:   (1)青海湖 鄱阳湖   (2)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3)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   自然原因:泥沙淤积;   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水土流失   (4)洞庭湖区地势低洼,荆江河道弯曲,流水不畅,设立大片蓄洪区,可调节水量 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读后将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一个不超过200字的摘要。   据科学家试验: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毫米降水。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300毫米降水。而裸露地每小时吸收降水仅5毫米。林地的降水有65%为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高7倍。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二百万立方米的水库。   从上面这一测算可以看出,森林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是多么大啊!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它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功劳是特别大的。它还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而目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在1980年至1995年间,失去1.8亿公顷的森林。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