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语文长春版第十册《“小不不”施努策尔》二.pptVIP

2015版语文长春版第十册《“小不不”施努策尔》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小不不”施努策尔 沃尔夫(1888—1953),德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小说、散文和诗歌,此外还写有童话、语言、短篇故事等。《沃尔夫童话集》包括《彩兔》、《小筋斗和得拉克斯》等十篇作品,其中一些篇目有共同的形象、主人公,故事情节也紧密相连,《“小不不”施努策尔》是其中的佳作。 作者简介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9个字。 2、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课前预习反馈 1、听写本课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2、汇报“呼哧呼哧(ABAB)”写几个词语。 3、汇报画出课文中的设问句。 读一读下列词语 白搭 掺和 苦恼 澄清 漏洞 拐杖 庞然大物 心肝宝贝 不假思索 锦囊妙计 雨过天晴 小心翼翼 成语积累 白发苍苍 风尘仆仆 千里迢迢 含情脉脉 小心翼翼 文质彬彬 默读课文,简单概括出童话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直不听话的小兔子——施努策尔的传奇经历 预习任务布置 1、想一想施努策尔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子。 2、在课文中画出一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抄写在预习本上。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任务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长篇童话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续写童话。 课前预习反馈 1、汇报施努策尔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子。 2、汇报画出一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小组讨论思考题 1、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施努策尔,他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名字? 2、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谈施努策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是一个不听话,性格倔强,可爱,幸运的孩子。 在兔族里,普策尔和鲍罗的这个孩子,通常被叫作“施努策尔”。这个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小兔子具有他妈妈那样的坚强性格(免得说他倔)。要是他的游戏伙伴拼命强迫他做什么事情,或者老兔子想用惩罚来威胁他,这个普策尔的孩子就说:“我才不管这一套!”于是,大家就按照这句口头禅的最后一个词,管他叫“施努策尔”(“管他呢”)。 前面说过,施努策尔是个十足的倔孩子。要是有人喊他:“施努策尔,你不干这个就得干那个!”他总是不假思索地用这个词儿回答说:“不!”所以他还有个外号,叫做“小不不”。天晓得这个说不完的“不”字是从哪儿来的! 施努策尔是个“难管教的孩子”,得把他关起来饿两顿饭才行。小兔子们则嘲笑他,对他说:“你得用脑袋在沙堆里拱二十次,要不我们就咬掉你的耳朵。”父亲德莱拜为了施努策尔的倔脾气;常常把他的晚饲料减少一半,白天就把他的宝贝儿子关进地下那个黑洞洞的窝里。可是,所有这些办法都是白搭。要是有人向施努策尔问起关黑房的事: “下一回你该听话了吧?”他马上回答说:“不!”   他的母亲为了这件事感到很苦恼。她试着对他采用软法子。她小声地央求他:“到外头去拔点儿嫩革尖儿回来做晚饭的凉拌莱,好吗?”在这种情况下,他虽然没有立即说“不”,但他直挺挺地站在那里,象根木头,简直就象瘫了似的。到了第二天晚上,他才愿意去拔草尖儿,为的是让妈妈高兴高兴。可是妈妈早就自己去找回来了。 “小不不”为此很伤心。他心眼好,也经常和小伙伴们愉快地玩耍。可是,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他也不那么容易“跳出自己的影子”。“小不不”长大一些了,他爸爸就想,现在该让他改掉那个倔脾气了。他观察到,施努策尔不停地吐着那些细微但有点儿苦味的芦苇心叶。在粮食用量很大的春季,这些叶子是用来掺和着做凉拌菜的。父亲故意为晚饭多准备一些芦苇心叶。吃晚饭时,他看到施努策尔又在凉拌菜里挑挑拣拣,连每一小片芦苇心叶都拣了出来。他就命令道:“凉拌菜怎么做就怎么吃!我数到三!” “ 管他这么多!”施努策尔粗声粗气地回答道,虽然伤了爸爸的心使他难过。 “不!让我去!”施努策尔把她拦住,箭一般地冲了出去,一下子就把拐杖取回来了。   这样一来,妈妈普策尔可找到了对付孩子的办法了:施努策尔本来该做什么,她就总是反着说。因为施努策尔总是做那些别人不要他做的事。这样,他就正好做了妈妈想要他做的事。这就是说:负负得正,两个“不是”就变成了一个“是”。比方说,雨过天晴了,妈妈要施努策尔到人类居住的村庄附近拾些新鲜玉米心叶,那么,她只要说:“今天我们窝里还有旧的玉米叶子,你不用去拾新鲜的了,雨还下着 呢。”   “管它这么多!”施努策尔说着,便跳了出去,捡了新鲜玉米心叶,而且尽可能快地带了回来。 *

文档评论(0)

shenl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