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师大版七上《我走“丝绸之路”》word教案.docVIP

2016年华师大版七上《我走“丝绸之路”》word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课 我走“丝绸之路”——探究活动(二) 活动目标: 1、识读历史地图,利用地图来认识神奇的丝绸之路。 2、领略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之处 3、学习按专题收集、整理和编辑图像资料的方法 活动方式 专题图片展览 活动资源: 1、课本内的插图 2、教师用书和地图册 3、图书馆的图片资料 4、电脑网上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⒈全班同学分四个小组选择有关丝绸之路图片展览的参展主题,如:张骞出使西域的 路 线;汉代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今日丝绸之路风 光等。 ⒉各小组同学根据所定专题内容,通过书报刊物剪辑、图书资料查询、电脑网上下载等 方式、收集课本外的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图片信息资料。 ⒊各小组将所收集的图片信息资料汇总,进行整理、筛选和编辑,制作成专题壁报(或板报),要求主题突出,图片附说明文字,图文并茂。 ⒋召开图片交流与评选会:进行丝绸之路风物的观赏活动,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为观赏作解说;评出“最佳设计”和“最佳制作”。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我走丝绸之路”的体会 与收获 ⒌老师对“我走丝绸之路”专题图片展览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例如: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 ⒈沙漠里的明珠——敦煌莫高窟。莫高窟距市区25公里,开凿于断崖上,崖顶便是沙漠千里。从前秦起开凿一直延续到元代。有石窟的崖面全长1700米,分为南、北两区。南区长1000余米,分布有487个石窟。北区长700余米,分布着第461-465窟,还有200多个石窟鲜为人知。(右图为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⒉课本98页敦煌莫高窟第259窟北魏时期的彩塑佛像,造型古朴典雅,衣纹自然流畅,面目秀丽安详,露出和蔼的微笑,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⒊楼兰故国:楼兰王国建于公元前176年, 楼兰古城,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枢纽城市,为古代新疆与内地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这样一座活跃了几个世纪的城市,到公元四世纪后竟然完全消失于历史记载,沦于沙漠中。斯文.赫定发现它时,覆沙已经退去,漏出了真迹:街道整齐,屋宇完好,屋内陈设物有各种农用工具,甚至储粮的瓮,瓮内还盛着籽实。好像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人们来不及搬运和逃生便湮没了!考古学家在楼兰古城发现了数十万计的大批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金器、毛丝织品、古尸、古代文书等珍贵文物, 对研究东西交流、和我国边疆与内地的历史联系有重要的价值,成为考古学家与旅游者的向往之地。在当今的楼兰文物仍然是遍地皆是。 ⒋嘉峪关:嘉峪关是长城西部的终点,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的嘉峪山东南麓,河西走廊的尽头。其南为祁连山脉,其北为龙首山、马鬃山。嘉峪关高踞其间,与山相连,形势险要,古为军事要地。嘉 峪关城楼的匾额上书“天下第一雄关”,则是现代之作。说是雄关,其实并不为过。因为城楼建立在一片戈壁滩上,显得格外雄伟,不象山海关都市化了。只是嘉峪关一切的表面都是黄色的,因为戈壁的沙土给它披上了一层外衣,有点苍凉。 ⒌河西走廊:从长安出发,溯渭河西行,越过秦岭,然后再折向西北,渡过黄河,到了甘肃境内的河西地区,这里河流纵横,山岭连绵。在西北部的祁连山以北,有一条狭长的绿色地带,(重要的城镇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这是当时通西域的唯一交通要道,匈奴人控制着这个咽喉地带,继河西走廊继续前进,便进入了西域 玉门关,位于敦煌市西北约102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名句更使玉门关名传千古。玉门关,也叫“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现存关址呈方形,墙身全为黄胶夯土版筑,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因墙土部分坍塌,形如土洞,南北长26.4米,东西宽24米,残垣高9.7米,上宽3.7米,下宽4米,南北墙下宽4.9米,总面积630多平方米。城北坡下有东西走向的一条大车道。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现仅存断垣残壁,犹可见当年气势。从敦煌去玉门关旅游,只有走戈壁滩上汽车踩出的便道。游客租用越野车,需请当地向导带路,以防迷路。 阳关古城 在敦煌市西古董滩上。在玉门关之南约20公里,故名阳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道。1972年勘察,它的遗址在古董滩之西不远,还残留城堡遗址,有几处发现古线、陶片、箭镞等。古代有出阳关去西域的南道,出玉门关去西域的北道,后因两道逐渐荒废,西域亦趋荒芜。这里曾是送别友人分手之处,故唐诗人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千年流传。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gv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