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PM2.5控制技术研究》工作大纲.docVIP

《建筑室内PM2.5控制技术研究》工作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室内PM2.5控制技术研究》工作大纲

附件2: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 建筑室内PM2.5控制技术研究 工作大纲 项目背景 城市中人们有70%~9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癌症患者激增,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室内空气污染加剧有关。从形态上来讲,室内污染物大致可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有害气体污染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政府也加大了室内污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视度。在此背景下,国内业界人士对建筑室内气体污染物(如甲醛、一氧化碳及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相关的控制和检测技术、产品、标准规范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针对颗粒污染物而言,由于其组成成分、传播机理非常复杂,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研究阶段。 2.5μm,称为PM2.5,也称可入肺颗粒物2.5~10μm之间)之分,且粒径越小,富集能力愈强。空气中的微生物往往依附在悬浮颗粒物上,形成了一种新的致病型污染物——颗粒复合污染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2.5μm的颗粒物及其复合污染物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 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天数达到 中国华北地区雾霾天气卫星照片 2013年1月北京雾霾天气实景 2013年1月北京市不同时间的景观(左边上下为同一地点,右边上下为同一地点) 目前我国对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控制主要是通过使用绿色建材、通风、使用空调和室内空气净化器、室内绿化等手段。其中,通风和空调系统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和建筑节能是矛盾的,因此如何以最小的换气次数和有效的通风气流组织形式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和室内空气品质?如何使由颗粒物污染及其复合污染的空气在空调系统中得到净化……都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集中,建筑室内颗粒物污染及其复合污染控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十五”期间我国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控制技术做了较为具体的研究,形成了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传送特性及过滤控制技术在内的丰富成果。“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建筑室内微生物污染控制及改善关键技术了全面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控制与建筑设备、系统节能的综合保障集成技术体系。相对于PM10,我国对的污染控制研究工作进展缓慢,至今仍无系统化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我国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提升工作 面对以上严峻形势,政府对细颗粒PM2.5污染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目标。《“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指南》(送审稿)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以区域特征污染因子PM2.5为主的环境质量评价,分析重点区域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2011年月日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十二五”是我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的关键从环境安全、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筑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 项目目标 项目立足建筑室内污染发展现状,M2.5污染来源、污染水平传播机理调查与分析研究建筑室内M2.5污染与建筑物理环境之间的关联特性M2.5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结果,开展关于与控制M2.5污染的政策协调性研究M2.5污染来源及传播M2.5污染控制设计及运营技术导则建筑室内M2.5污染预防与控制建筑室内M2.5污染预防与控制室内控制实施路线图 工作范围 建筑室内PM2.5污染来源和传播机理 针对不同功能建筑,开展室内PM2.5污染来源、污染途径、传播机理、与相关物理环境之间的关联特性等的调研M2.5分布规律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现有建筑室内环境污染预防技术措施对实际过程中PM2.5污染预防和控制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相关预防措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间隙。基于调研和分析结果,形成《建筑室内PM2.5污染来源及传播 建筑室内M2.5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结合室外污染状况的差异性,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角度出发,开展公共和居住建筑室内控制技术研究。控制方面,研究传统建筑设计方法和区域规划(、风环境)和分布的影响控制技术方面从全过程控制角度出发,研究源头(污染源)途径(风管、排形式和布局、组织)末端控制(净化器选取、过滤器类型和位置等)和分布的影响被动控制M2.5污染控制设计及运营技术导则建筑室内M2.5污染预防与控制 建筑室内控制与预防普及推广研究 人群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等)对来源危害性的理解室内污染控制和技术措施了解梳理空调系统清洗周期运行控制方法室内空气净化的选取、净化时间清洗装修装饰建材的选取、室内绿植的摆放不同人群的建筑室内M2.5污染预防与控制为不同的来源时,选取正确的预防控制措施提

文档评论(0)

cangpu2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