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甘肃舟曲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pdf

浅析甘肃舟曲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甘肃舟曲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1年7月 水利水 电快报 EWRHI 第32卷第 7期 ” ” ” ” } 其 他 { 、.,。 。,, 一 … 。 . j 文章编号:1006-0081(2011)07-0038-04 浅析甘肃舟曲县泥石流地质灾害 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黄文胜 (甘肃省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甘肃 陇西 748000) 摘要:甘肃省舟曲县2010年8月8日凌晨发生了特大泥石流山洪 自然灾害。对该地 区泥石流灾害的 诱发 因素、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该地区泥石流的活动状况及人类活动对泥石 流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在对泥石流排洪沟道进行勘察分析的基础上,提 出了对泥石流灾害的防 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甘肃 中图法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志码:A 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 山地,白龙江上游,山体高耸挺拔 ,地势险峻,河谷深 山洪泥石流灾害 (以下简称 “8.8”特大 山洪泥石 切,水流湍急。流域中上游山地以中、高山为主,山 流),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笔 高坡陡,坡度一般大于40。,局部 60。以上,沟谷冲 者根据灾后泥石流沟道的应急抢险勘察及其后泥石 蚀,切割强烈,支沟发育,沿主沟呈树枝状分叉,主沟 流排洪沟道的勘察情况,就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机 中上游及支沟呈 “V”型,平均纵坡 比降 25% 一 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泥石流 30%,下游沟谷呈 “U”型,平均纵坡 比降 18% 一 灾害的防治措施。 2l%,堆积区呈扇状,向白龙江倾斜,坡度8。~10。。 1 灾害的诱发因素 2.2 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舟曲县水资源相对丰富,白龙江、拱坝河、博峪 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区位于秦岭褶皱系一西秦 河 由西北流向东南,其在舟曲县境 内流程分别为 岭南部印支褶皱带,北 以临潭 一宕昌断裂带与西秦 67.5,78.5,37.5km。这 3条河及其支流多年平均 岭北部华力西褶皱带分界,南 以玛 曲一石坊 一岸 门 径流量36.98亿 nl。流域 内降雨充沛,年均降雨量 口一略阳断裂带与松潘一甘孜地槽系毗邻,构造线 600~800mm,降水比较集中,暴雨多,雨量大,突发 方 向呈 NWW—SEE展布,南北宽超过40km,东西 性降雨多于一般性降雨,集中降雨是泥石流灾害的 长超过200km。本区地处西秦岭南部褶皱带内的 诱发因素。 白龙江背斜北东翼上,构造线沿 NW285。~355。形 成大致平行的挤压带,构成了区域内的褶皱、断裂构 2 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 造框架。区内发育的断裂主要为临潭 一宕昌断裂带 和迭部一舟曲断裂带,每条断裂又有分支断裂。整 2.1 地形地貌 个区域处于葱地 一铁家山和坪定一化马两条断裂带 舟曲县地处西秦岭南脉山区的岷迭山系之陇南 所夹的断块中,区域内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 (D:)古 收稿 日期:2011—04-25 作者简介 :黄文胜,男,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工程师 · 38 · 黄文胜 浅析甘肃舟曲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