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在赛珍珠的《庭院中的女人》和张爱玲的《怨女》中的体现.pdfVIP

女性意识在赛珍珠的《庭院中的女人》和张爱玲的《怨女》中的体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性意识在赛珍珠的《庭院中的女人》和张爱玲的《怨女》中的体现

女性意识在赛珍珠的《庭院中的女人》和 张爱玲的《怨女》中的体现 摘要 赛珍珠曾经在 1938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第一位同时获得普利策奖 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她的传记性作品“丰富而又真实地讲述旧中国的农村生 活”。1857 年,赛珍珠出生在一个长老会传教士家庭里。在幼儿时期就被父母带 到中国传教,并在中国度过了半辈子。与赛珍珠相比,张爱玲的背景有很大的不 同。她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但是,她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规范和礼节的看法上有很多的相同点。这些相同点 充分地体现在了她们的文学作品中。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女性意识在赛珍珠的《庭 院中的女人》和张爱玲的《怨女》中的体现。尽管两部文学作品一个是由美国作 家写的,另一个由中国作家写的,但是她们都不约而同地关注旧中国时期女性的 身份与地位问题。此外,她们在文学小说中表现女主角女性意识的视角有很大的 不同。 在中国20 世纪的上半叶,伴随着社会上各种文化冲突的涌现,中国女性在 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冲突可以看作是 女性意识崛起的重要催化剂。而这些冲突和改变又恰好反应在了赛珍珠的《庭院 中的女人》和张爱玲的《怨女》中。因此,本文结合了大量的西方关于女性的理 论研究,将对两部文学作品中女主角的女性意识从主题上,叙事上以及其它诗学 方面进行对比,同时通过小说中的文化冲突,社会变革和人物变化,凸显出每一 部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诗学理论,从而探索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女性意识在四十至 五十年代的崛起,进而激发读者思考并合理地解决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更多女性问 题。 关键词:赛珍珠;张爱玲;女性意识 I 万方数据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Pearl Buck’s Pavilion of Women (1948), and Eileen Chang’s The Rouge of the North (1955) Abstract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193 8. She was praised highly for her rich and truly epic descriptions of peasant life in China and for her biographical masterpieces. Born in a family of Presbyterian missionaries in 1857, she was taken to China by her parents as an infant, grew up and passed more than half of her life-time there. Compared with Pearl S. Buck, Eileen Chang, who was born to a prestigious family of gentlefolk in Shanghai, China in 1920, has a quite different background. However, they have similar point of views regarding the norms and rituals of tr

文档评论(0)

qiaochen1711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