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第20课 第1课时烛之武退秦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 第20课 第1课时烛之武退秦师

* 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第20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1课时 目标定位 1.掌握“已”、“共”、“说”、“知”等通假字,掌 握“军、贰、缒、鄙、辞、陪、济、肆、夫、微、 之”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本文设伏笔及在选材上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精彩的外交辞令及生动传神的形象刻画。 4.学习烛之武以大局为重、临危受命、不避艰险、解除 国难的精神。 fàn yì zhuì bǐ xiá ɡōnɡ jì jué yuè qǐ pánɡ yǔ 贰心 细腻 函数 内涵 狐狸 孤立 缒城而出 棒槌 瑕不掩瑜 闻名遐迩 闲暇 从属二主。 好处。 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及:达到,到。 因:依靠。敝:损害。 结交,亲附。 改变。 谦词,冒昧请求。 “已”通“矣”。 “共”通“供”。 “说”通“悦”。 “知”通“智”。 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掌管某些事情(工作)的人 把……作为。 认为。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请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外交使节。 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 那人。夫:那。 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连词,“因为” 介词,“拿”,后省略“之” 目的连词,“来” 同“而”  介词,“对” 介词,引进行为对象,可不译 介词,“对” 代词,“他”,代佚之狐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它”,代郑国 句末语气助词 代词,“怎么” 代词,“哪里”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①晋军函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驻军,名词作动词。 东:在东边,方位名词作状语。 封:使……成为疆界,名词用作动词。 肆:扩张、延伸,形容词作动词。 退:使……撤退,动词的使动用法。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 法。远:指郑国,形容词作名词。 盟:结盟,名词作动词。 5.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句。译文:这是我的过错。 状语后置句。译文:如果让 郑国灭亡而对您有好处。 省略句。译文:如果您放弃灭 掉郑国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秦国东边道路上招待 过客的主人。 宾语前置句。译文:晋国有什么 满足的呢? 二、深层探究 6.概括第1~2自然段的内容、作用,并分析烛之武和郑 伯的形象。 答案 (1)第1自然段交代秦晋围郑的时间、原因及两 军的驻扎情况。开篇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并为下文埋 下了两处伏笔:①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②晋、秦 驻军不在一处,烛之武才有可能说服秦穆公。 (2)第2自然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佚之狐举贤,烛 之武先“辞”后“许”。对话已见烛之武之智之忠。 (3)佚之狐的推荐,从侧面烘托了烛之武是个堪当大 任之才。烛之武的话语,反映了他因长期得不到重用 而有怨气。而郑伯的自责,以及“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从烛之武的利益考虑,使事情有了转机。最后的“许之”,表明烛之武深明大义。 郑伯是个勇于自责,从谏如流,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 7.本文第3自然段是文章的精彩之处。试分析烛之武的 说辞,为什么能使秦伯改变态度? 答案 烛之武的一段话,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感情, 言辞巧妙,虽只有百余字,却包含了四层意思。 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 提出问题。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 立场上说话,这自然会引起秦伯的好感,愿意听他把 话说完,从而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烛之武 的高明就在于此,假如他低声下气地乞求秦国退兵, 只能使强大的秦国更不把郑国放在眼里。 第二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