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化改新前后中日文化交流异常活跃的原因探析,大化改新,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大化改新的内容,大化改新的意义,大化改新的性质,日本的大化改新ppt,大化改新的启示,日本的大化改新
2012年 4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Apr.2012
第27卷 第4期 Journ~ ofWeinanNormfl Univemity V01.27 No.4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
大化改新前后 中日文化交流异常活跃的原因探析
康 庆 余
(渭南师范学院 图书馆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日本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迫切需要学习隋唐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改变 日本的
落后状况。这时与 日本一水之隔的中国隋唐帝国不仅经济繁荣,典章制度完备 ,而且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这一切使得大化
改新前后中日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关键词:大化改新;隋唐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2)o4一Oo45—03
收稿 日期:20l1--10--20
作者简介:康庆余(1955一),男,陕西蒲城人 ,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世 古代史研究。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有 损失。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当它们发现身边已
着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但7世纪以前,双方 有一个存在了JO00年的封建国家,而且典章制度
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大陆移民的传播,日本处于被动 又非常完备,自然就会把它看作学习的榜样。只有
接受中国文化的地位。从圣德太子 (公元 593— 学习唐朝,建立律令制国家,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
627)执政开始,日本一改从前间接学习中国文化 出路 ,这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
的做法,直接向隋唐派谴使者、留学生和求法僧,积 处于政治需要而加强同中国的联系,还可以从
极主动地学习中国文化,从而使中日文化交流出现 遣唐使、留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说明。日本留学生
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以致造成 日本大有全面唐化之 学习的主要典籍是经史和律令,礼仪尤其是钻研的
势。那么,这一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异常活跃的原因 重点。推古天皇31年 (公元623年)学问僧惠 日
是什么?它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之上 等回国奏称,“留于唐国学者,皆学成业,应唤。且
的呢? 其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5}lio。一
语道破了留学生主要学的是唐朝的法式,即典章制
度。吉备真备回国后曾向圣武天皇献唐典籍 《唐
公元 6世纪末至7世纪初 ,日本面临着深刻的 礼》130卷、《东书要录》lO卷 J2,孝谦天皇曾以
社会危机。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日益加 他为师,“受 了 《礼记》及 《汉书》 ,遏宠甚
剧,中央贵族和地方贵族为争夺私地和私民进行着 渥”[73~1。其他 日本留学生好读经史,擅长经史的
激烈的斗争,苦于中央统治和压抑又不愿失掉传统 记载也累见不鲜。推古天皇时,掌慑政大权的圣德
门阀地位的地方豪族不断发生叛乱,其中盘井暴动 太子由于 “阅读汉文,精湛典籍”,因而 “便思设法
声势浩大,震惊朝廷,以致天皇惊叹 “社稷存亡,于 与之通好,万事悉欲仿效之心,与 日俱孚”儿埘。
是乎在”Jl。另一方面,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日 既日“万事悉欲仿效”,则明确表明了其积极遣使
益激化。统治阶级无限制地兼并土地,恣意奴役人 的政治 目的。圣德太子颁布的 “宪法 l7条”中宣
民,奴隶主贵族 “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 扬的 “君非二君,民无二主”,显然是中国 “天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