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景品情悟人生_赤壁赋_教学设计_颜碧伟.pdfVIP

赏景品情悟人生_赤壁赋_教学设计_颜碧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景品情悟人生_赤壁赋_教学设计_颜碧伟

赏景品情悟人生 Y U W ——《赤壁赋》教学设计 E N J I A N □ 浙江省青田中学 颜碧伟 S H E 2 0 一、教学设想 0 2.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品析作者的 9 . 《赤壁赋》是各套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的经典 情感变化,领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2 篇目。苏教版教材将它编排在必修一最后一个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二板块“感悟 计 设 学 教 自然”的第一篇。它的前面是第一板块“谛听 三、教学重点 天籁”,编排有两篇写景抒情的现代散文:郁达 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品析作者的情 夫《江南的冬景》和高建群《西地平线上》。它 感变化,领会作者的人生感悟,学习作者借景 后面是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第三板 抒情的写作方法。 块“湖山沉思”的两篇文章:梭罗的《神的一滴》 和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 四、教学难点 教材在“文本研习”中要求学生诵读《赤 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由喜而悲、由 壁赋》,说说客与苏子的问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 悲向豁达转变的。 中进行的,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的慨叹因何而发,“造物者之无尽藏”“吾与子 五、课前准备 之所共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以及自 引导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关于苏轼生 然景物在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方面起到什么样 平的资料,思考他的人生遭际和自然感悟之间 的作用等问题,有助于师生研习文本。 的关系。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小石潭记》《醉翁 亭记》和《岳阳楼记》等写景抒情的经典古文。 六、教学安排 但《赤壁赋》所抒发的情比较复杂,先是淡淡 两课时。 的喜而悲,然后由悲转向豁达超脱的喜,一波 三折,不断变化。其中还涉及学生比较陌生的 七、教学过程 佛老思想,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课时:赏赤壁夜景 品作者深情 这种一波三折的情感模式是以后将要学习 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文章的共同模式, (一)禅语导入,激发兴趣 所以此文是学生今后学习此类文章的基础。因 有道是:(PPT)“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 此,引导学生透彻清晰地理解作者是怎样借景 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 抒情的以及情感脉络是怎样由乐而悲,又由悲 仍然是水。”对此你怎么理解? 而喜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学生的理解,老师简要补充分析:上 述话语是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的 二、教学目标 三重境界:(PPT)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 1.积累生字新词和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2929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分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即吟诵《诗经》 析略) 中的(PPT)“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二板块“感悟自 劳心悄兮”。 然”的第一篇——苏轼的《赤壁赋》。看看在东 月亮出来后,“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 坡居士笔下赤壁的山水是山是水,还是非山非 然”。 水。 他的感受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 (二)听老师范读,整体感知 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 听老师范读,把握下列字词的准确读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上述诗句的含 音,思考哪些段落是写赤壁山水的,哪些不是。 义。 (PPT,略) (5)再次闭上眼睛,听老师诵读第一段, 2.自由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音韵节奏。 并想象我们就在这奇妙的画境中。 (三)赏赤壁夜景,品作者深情 (6)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第一自然段, 1.研习第一段 感受其意境之美。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 2.研习第二段 舟,游于赤壁之下”是什么意思?交代了什么 (1)月夜泛舟赤壁之下,是那么令人陶醉。 内容? 接下去主与客还会怎么样呢?请齐读第二自然 请一位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解释“壬戌” 段。 “既望”以及状语后置句“于……上”。 明确:“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 Y U 明确:这一句简要交代了时间、地点、人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W E N 物和事件。 老师强调“于是”的古今义和“乐甚”“扣 J I A N (2)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看到了什么?请用 舷”“倚”“和”等词的意思。 S H E 原文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情”,并板书 明确:先是看到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乐”字。 计 设 学 教 接着看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子此时所歌的内容是什么?与首段 以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所歌有相同之处吗? 教师相机点拨“徐”“兴”“横”等词的意 明确:所歌内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思和状语后置句“于……上”和“于……间” 溯流光。渺渺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