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认知.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沈亚强 湖南省脑科医院 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的概况: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沿革: 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精神分析占主导地位。 1950年代,神经阻滞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对心理治疗的有效性提出挑战。 1960年代,对照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疗效优于心理动力心理治疗和环境治疗。 1980年代,进一步的研究也没有得到有力证据支持精神分析对精神分裂症的特定益处。 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入低潮。 1990年代,认知行为方法出现在研究文献中。 90年主要有三种方法 观念调适 聚焦再归因。 精神病性体验正常化。 在此期间美国,英国的杂志均有相应报道。 CBT的基本理论是1962年由美国(Aibert Ellis)提出。 CBT是基于心境障碍的认知行为模型,建立的一种不连续的、限定时间的、结构式的心理干预方法。 自80年代起英国开始临床应用,英国的应用是较普及的,有50%的病人应用CBT治疗 2002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指南有CBT的应用标准。 我国目前开始运用,北京定为科研攻关项目,以北京安定医院为主,正在进行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方法的临床研究。 CBT的特点: 基于情绪反应的认知模型和教育模型。 清晰、明确,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把握性的治疗目标:简短并限定时间的,并不是无限的; 可靠的治疗关系是有效治疗所必须的,但不是核心;关键是教育病人学会自我咨询技能; 是治疗师和病人合作努力的结果;治疗师的作用是倾听、教育和鼓励,病人是表达关注,学习与实践所学的东西; 苏格拉底式方法(Socratic Method); 结构式的、指导式的:“做什么——怎么做” 理论与技术依赖与归纳方法; 家庭作业是重要特征。 CBT的分类: 认知重组方法:认知疗法。 应对技巧方法:焦虑控制训练等。 问题解决方法:强调较大范围处理问题的一般性策略与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⑴A-B-C理论 A B C activating event 诱发事件 belief(信念) consequence(后果) ⑵非理性信念(Ellis,1994) 在生活中,所有和自己接触的人都必须始终真心地喜欢我,赞成我。 我必须在各个方面都有能力和成就,或者至少在某些重要方面有真才实学,否则我毫无价值。 伤害我或做坏事的人都是坏的或邪恶的人,他们必须受到严厉谴责和惩罚。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应当和自己所期待的一样,否则生活是可怕的,恐怖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人的不幸绝对都是外界造成的,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忧愁和敌意。 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可怕的,因此我必须全力思考对策,如临深渊。 回避生活中的难题和责任要比正视它们更容易。 我的过去对现在起绝定作用,一件事情过去曾影响过我,所以现在也会继续决定我感觉和影响我的行为。 如果不能迅速的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我觉得生活是可怕的。 将生活变得消极和态度暧昧,我就感到快乐。 必须有一种简单恰当解决方法,如果不能发现这一方法我就相当烦恼。 我的价值和自我认可取决我的好心以及人们赞成我的程度。 非理性信念可分为四类(杨清艳等,2006) 绝对化要求,指以应该、必须为表达形式的要求。 糟糕至极,指个体认为某种境遇是一场灾难,坏到极点。 低挫折耐受,指个体认为某些情况他们无法忍受。或者他们要求绝对不应该存在的情形实际上存在时,他们会毫无快乐可言。 概括地评论个人价值及自我贬低,指个体过分的贬低自己或进行整体 CBT三角。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 R1 S`---------------R2------------S R3 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人们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可预见行为可能的结果,而不需要实际去经验它。 自我奖赏或批判 人们可以评价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提供自我强化(自我奖赏或批判),而不必依靠外部强化。 行为自控 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素质---应激理论。 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心理模型: (1)认知模型 认知缺陷:可能是精神病性体验的根源(如不能区分内外刺激引起的行为)。 错误的推论:不能准确的理解别人的意图,构成妄想形成的前驱。 意义的快速、自动评估受损或感觉输入意义的缺乏。 病人将重大意义归属于无关的社会环境(似乎对病人个人有意义)---关系妄想。 从记忆中获取想法或形象,归因于外在来源----幻想体验的基础。 (2)心理动力模型: 幼年的经历、人际关系的情综。 CBT对妄想的理解 妄想的特点:固定的、坚信的、不可解释的、错误信念。 妄想: 可测量的:坚信的程度并不是绝对的,可波动的。 多维度的:先入之见、坚信程度、情绪反应、行为。 某个维度的改变带来治疗效果。 并不是固定的、不可解释的。 连续谱(三个阶段):妄

文档评论(0)

whx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