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1.doc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编制程序、范围、依据 1.1.1编制程序 按照工程施工图纸所提及的内容以及所提供的资料,我们将按以下几个部分编写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2、工程概况 3、施工部署和施工准备 4、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保证措施 5、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6、特殊气候条件下施工措施 7、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8、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9、降本增效措施 10、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配合 1.1.2编制范围 苏州市迎春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主要为《苏州市吴中区市政公用局迎春路改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规定的招标范围:道路、雨污水管、桥梁、交通安全措施;有关管线的基础、预埋管。 1.1.3编制依据 l、苏州市迎春路改建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 2、苏州市迎春路改建工程污水管工程施工图设计 3、苏州市迎春路改建工程入地电缆施工图设计 4、苏州市迎春路改建工程电信管道工程施工图设计 5、苏州市迎春路改建工程通讯集约化管线平面图设计 6、苏州市迎春路改建工程照明工程施工图设计 7、苏州市迎春路改建工程1#桥(北干桥)施工图设计 8、现场踏勘情况 9、有关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0、本公司有关标准化管理的规定 11、有关参考资料 1.2组织施工的总原则及要求 坚持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批准文件及编制依据进行调查研究,严格按照合同工期和合理的施工程序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发挥工程效益和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 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做好人、财、物的平衡,合理安排采用统筹法连续均衡施工,确保人力、财力、物力充分发挥作用。 实行科学管理,按照工程特点选择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加强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合理搭设临时建筑设施,减少二次运输。 贯彻技术政策,因地制宜,促进技术进步和建设机械化的发展,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文明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工期,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任务。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所规定的方法和要求施工,如与实际不符或有更改施工方法,应事先同有关部门商讨,按规定程序修改本设计后再实施。 特殊情况参照有关的要求解决和办理。 1.3施工中应遵循的有关规范、程序和规定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道路工程 2.1.1概述 目前迎春路北起吴中东路交叉口(包括交叉口),南与宝带东路相接(包括交叉口),是吴中区东部南北向的一条主干道,道路两侧为机关事业单位及商住楼,现有道路为三幅式,机动车道宽11米,分隔带1米×2,非机动车道4.5米×2,人行道为5米×2,为与澹澹湖大桥引坡横断面保持一致,目前先将机动车道与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合并为22米的车行道,为今后改造与引坡创造条件。 本工程按城市主干道Ⅱ级道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V=40Km/h。 2.1.2平面 道路为一直线,起点坐标IPO(X=40357.772、Y=55607.424))2.1.3横断面 本段道路规划为单幅式横断面,然后由隔离栅分隔成三幅式,其中22米分隔为机动车道15米、非机动车道3.5米×2,再是两侧人行道宽度各为5.5米,道路路幅总宽为33米。 车行道路拱采直线形式,道路横坡双向1.5%,人行道绿化带及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横坡1.5%。车行道边采用平侧石筑边,平侧石采用花岗岩石材。 2.1.4纵断面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由补强层厚度来决定,迎春路的原有地面标高在2.26~3.00.3%,基本满足道路排水要求。道路设计采用高程系统为85年国家标准。 2.1.5路面结构 补强层设计技术标准: 累计当量轴次Ne的计算:根据对目前东吴北路的交通量的统计、分析如下: 车型 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M) 交通量 货车 49 101.6 1 双轮组 3 200 客车 56 104 2 双轮组 3 200 其它车 50 50 1 单轮组 3 100 拖挂车 24 70 2 双轮组 3 20 平板车 100 100 3 四轴组 3 1 注:a.后轴重小于25(KN)的车种不作统计在内。 设计年限按大修计为10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分段计算:前5年按10%,后5年按8%计。 经计算而得: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N1=928(次/日),(BZZ-100)按《城市主干道(II)设计》; 路面设计弯沉值: 公路等级系数1.1 面层类型系数1基层系数1 经计算而得:路面设计弯沉值Ld=32(0.01mm),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Et=152(Mpa)(0.5厘米粘层油加玻纤网+15~20厘米二灰碎石。 原分隔带及公交港湾式停靠站、交叉口渠化拓宽部分采用4厘米细粒式沥青砼(AC-13I型)+5~14厘米粗粒式沥青砼(AC-25II型)+0.5厘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