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整四百年前,欧洲流传着一件令人吃惊的新发明的消息–两个透镜放在一个管子里,就可以魔术般地放大遥远的景物。它的确切起源已经在论战的迷雾中迷失了,但确切的是,荷兰Middelburg市一个叫做Hans Lipperhey的人曾于1608年申请过专利。他的申请被驳回,因为这项不具名的创新已经人所共知。
17个月后,一位意大利数学教授写的一本小册子宣布他用这种新发明的”窥镜”(spyglass)有了神奇的发现。扉页上伽利略称之为”perspicillum”似乎在暗示这是他自己的发明,不过如果他在自夸的话也应该可以谅解,因为伽利略的工作把这种其他人只是用来取乐的玩具变成了一种科学仪器。1609年12月,他用自己的”窥镜”辨认出了月亮上存在环形山、山脉和平原。四百年后,为了纪念这些令人吃惊的发现,联合国将2009年命名为国际天文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
图注1:伽利略对月亮的观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10年1月,伽利略已经发现了木星的四颗明亮”月亮”(英文是小写的moon,与他同时代的约翰斯·开普勒把它们称为”卫星”(satellite))。年底之前,伽利略又发现金星的位相(如月亮一般的圆缺变化),证明它围绕太阳运动。
这些发现的意义是巨大的。尽管尼古拉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543)–这部著作提出了”日心系统”–已经将近70年了,但只是被作为一本计算行星位置的手册,从不被认为是对宇宙真实的物理描述。居住在一颗每24小时就旋转一圈的球体上,这件事连想想都会觉得可笑!况且如果地球每年围绕太阳运动的话,它又怎么能带着月亮一起运动呢?
正是伽利略的著作让人们从理智上相信日心系统是物理上的真实。伽利略发现月亮跟地球是相似的,人们曾相信它与地球这个充满了堕落与衰败的地方不一样,是由水晶般的以太构成的完美球体。于是那个永恒而轻盈的天空开始破碎。木星悠然自得地带着它的卫星,而人人都知道木星正在运动,那么一颗运动着的地球为什么非要用看不见的以太才能把自己的卫星–月亮拴在身边呢?伽利略在这件事上充满技巧的辩论术在他1632年的著作《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体现地淋漓尽致,这本书虽没能充分证明地球的运动,但其说服力却足以让他深深地触怒了宗教裁判所。
关于天空的不同观点
大约两千多年以前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由土、气、火、水四种元素构成的世俗世界,而天空则是由轻盈的球层构成的亘古不变的纯净的存在。教会观点认为地球是沉重的,居于宇宙中心的,人类的悲欢就在这里上演,这一点非常符合亚里士多德的宇宙–火山喷出的烟尘和火焰表摩纳哥了地狱之火的存在,而上帝的领地和上帝选中的义人就居住在群星所在的天穹之外。甚至连支持”高贵的哥白尼哲学”的英国天文学家Thomas Digges也在他的著作《天球运动的完整表述》(A Perfit Description,1576)中,也把”义人的居所”放在了群星之间。
如此绝大部分教会权威们拒绝这种新的宇宙学也就在预料之中了。不仅如此,罗马教廷的权威们还大发雷霆,因为伽利略这个业余的神学家竟然胆子大到告诉他们如何解释圣经。这显然是一场势力范围争夺战。伽利略被传讯至罗马,被允许他为极端的异端怀疑做无罪辩护,但仍被认定为能遵守禁令(教授哥白尼宇宙学),从而并被判处终身软禁。
图注2 Thomas Digges的日心说宇宙结构
伽利略的论证得到了开普勒的帮助,开普勒在理论天文学方面里程碑式的著作也出版于1609年。他很恰当地将之命名为《新天文学》,将重点放在了研究行星运动的物理原因上–这与过去的天文学家们只是用严格的几何模型来说明天空中的事情。甚至开普勒的老师和指导迈克尔·迈特林斯也敦促他要忘掉物理学,专心于天文学(也就是几何学)。但开普勒相信存在一个物理上实在的宇宙,他拥护哥白尼日心说甚至还在伽利略之前。
但日心说自哥白尼以来已经走下坡路了,露出了破绽。哥白尼对于行星的经度和纬度用了完全不同的几何模型来解释,而对于一个物理上真实的系统,同一个模型应该能够处理这两个坐标。根据哥白尼的观点,行星在圆周上运动(围绕太阳的偏心圆),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时其速度也不增加。正是开普勒对于物理真实性的追求促使他最终假定椭圆是行星轨道的基本形式,从而消除了困难。
与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一样,开普勒在行星理论的方面的进展也最终让哥白尼宇宙学被广泛接受。在《新天文学》的导言中,开普勒写道:”可能会有人的信仰太脆弱,接受哥白尼就等于冒犯了他对上帝的虔诚,那就让他关起门来苦思冥想吧。他相信自己是最忠实地侍奉上帝,却不知道对于天文学家来说,上帝已经赐予我们用思维的眼睛观察地得更加清楚的权利。”
无论过去还是将来,天文仪器都在人类努力寻找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上居于中心地位。这个努力所费不菲。第谷·布拉赫吹嘘说他的观测(他没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