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译文-写作感知4.15.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不禁愕然地停下笔,托着腮去用目光感受一个生命闲适自得又不失骄纵的绽放。 * 感知原是心理学上的名词,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从生理历程到心理历程的开端;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属心理历程。感在前,知在后。 写作感知是一般感知的特殊形式,它是主体接纳信息、触发情感、引发运思的心理活动。 * 感知不仅是感官所获得的被动刺激,它更是渗透了主体情感、思想意志、文化沉淀、生活阅历、情趣爱好等因素的主动行为,所以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由于参与感知的主体因素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由此所感知到的内容则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主体对对象的这种不同感知即是感知的差异性。 *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不仅要带上“眼睛”和“耳朵”,还应该带上“头脑”,从思想、情绪、身体去看看有什么感受?有哪些觉察?有什么感悟,回归内心。 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各种素材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显示了很好的写作内功。 * The End The End 写作感知 主讲人:曹译文 2014年4月 Add Your Text 喜欢并擅长写作 11.3% Add Your Text 喜欢但不擅长写作 35.8% Add Your Text 既不喜欢也不擅长写作 52.9% 为什么要讲写作感知 缺乏 感知 问卷调查 写作是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犹如植物从生根、发芽再到开花结果一样,写作行为过程包括了感知、运思、行文三个阶段。 写作感知处在整个写作活动的起始位置,也是写作活动最初级的发轫过程,是构成写作者的理解、想象、情感活动的基石。 写作感知的重要性 写作感知教学目标 何为写作感知 写作感知的差异性 如何培养写作感知-静观 写作感知内涵 写作感知特性 写作感知方法 思考: 什么是写作感知?请同学们阅读下列习作,谈谈你对写作感知的理解。 思,因感而起 情,因感而生 文,因感而发 思  情  文 感 一、何为写作感知   写作感知是一般感知的特殊形式,它是写作主体在生理基础上认知和接纳信息,从而触发情感、引发运思的心理活动。 二、写作感知的差异性 1.不同的写作主体对于同样的写作对象有不同的感知。 水磨 观雪 夜宿水磨,晨起看雪。 雪花冰晶,落地无声。 水磨 观雪 西临水磨栈,以观晨雪起。 不觉满衣雪,独享雪中情。 水磨 观雪 川西冰封,水磨雪飘, 望岷江内外,白雪茫茫。 二、写作感知的差异性 《梅雨》 2.同一个写作主体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写作感知。 湛湛长江去, 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 云雾密难开。 对象选择性差异 写作主体感知某个对象时,感情会渗透到客体对象中,感知的结果往往随主体的主观好恶、情感变化而定。 写作感知差异性 主体审美性差异 渗透了主体情感、思想意志、文化沉淀、生活阅历、情趣爱好等因素的主动行为,所以所感知到的内容则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 三、写作感知的方法 Mindfulness静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乔.卡巴金博士 (Jon Kabat-Zinn) 《当下,繁花盛开》 安住在每一个当下 中国文学史上的“静观” 先秦 庄子:坐忘 、 心斋 、 齐物 、 逍遥 唐?王维?《酬诸公见过》:“静观素鲔,俯映白沙。” 宋?程颢?《秋日偶成》:“万物静观皆自得” ?鲁迅?:“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思,一挥而就。” 郭沫若?:“小说的制作需要有更多的静观,小说的阅读也需要有更高的耐性。”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如何在生活中静观, 并进行创作活动实践的? 静观就是在写作运思、写作行文发生的前一阶段,写作主体的精神视域安住在每一个当下,去除功利,带着审美的愉悦,静静地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全情去体验的心理活动过程。 1.什么是静观 2.如何静观 文本分析1:学生习作《馒头记》 ......盯着白白胖胖的馒头,摇了摇头,愤愤地一口咬下去,放到嘴里狠命地咀嚼,一口水也不带喝的!突然,在与口腔的热切磨合中,馒头散发出点点香甜,越来越浓,直到堆满口腔、鼻腔。为什么馒头也会如此美味呢?我盯着那还留着牙印的馒头看了很久,在缺损的那一边看了很久,轻轻地吻了下去。 原来,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总是在突然中才会盛开。 我的分手现场是香的,前味是花香,基调是青草香,余味是檀木香,这味道让我终身难忘。 鲍鲸鲸:安住在那个当下, 通过嗅觉写尽分手的心情。 文本分析2:《失恋33天》之香味 文本分析3:拉斯普京谈《活着,可要记着》 青石上面镶嵌着一块铜板,铜板上镌刻着一排排俄文,原来,那是二战接近结束时苏联红军进入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