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3.2 理想变压器 铁心变压器主要由铁心和绕组组成。铁心的基本结构型式有心式和壳式两种。 将铁心变压器当作理想变压器对待,可使计算过程简化。理想变压器的唯一参数是变比n。 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 1. 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变换 式中n称为匝数比或变比。理想变压器的一次、二次侧的电压之比与一次、二次侧的绕组匝数比成正比。只要改变匝数比n,即可达到改变输出电压U2的目的 则有 设一次、二次绕组匝数分别为N1和N2,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则一次、二次绕组的电压为 2. 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变换 变压器负载运行时,主磁通?由一次、二次绕组的磁动势共同建立。由安培环路定律,沿着主磁通?的闭合路径,有 由于理想变压器的磁导率μ为无穷大,主磁通?为有限值,因此 即 表明,理想变压器负载运行时,其一次、二次侧的电流之比与一次、二次侧的绕组匝数比成反比。 综合可以看出,理想变压器的绕组电压高的,其工作电流小;绕组电压低的,其工作电流大。 【例6.3.3】有一台变压器,已知额定容量SN=500VA,一次绕组匝数N1=800匝,二次绕组有两个,额定电压为U1N/U2N/U3N=220V/110V/36V,如图所示。(1)求二次绕组匝数N2和N3;(2)如果两个二次绕组分别接阻性负载,绕组电流I2=2A,I3=3A,求一次绕组电流及绕组的功率。 解 (1) 则有 一次、二次绕组的功率为 P1=U1I1=220×1.491=328W P2=U2I2=110×2=220W P3=U3I3=36×3=108W 或 P1≈P2+ P3=220+108=328W (2) 3.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负载阻抗ZL和理想变压器一起是电源的负载。在保证端口特性不变的情况下,虚线框中的电路可用等效阻抗ZL’来代替,则有 表明,对一次侧来说,相当于在一次侧接一个n2 ZL的阻抗。 【例6.3.4】已知信号源电压US=12V,内阻R0=600?,负载电阻RL=8?。(1)若将负载直接接在信号源上,如图a,求负载获得的功率;(2)在信号源与负载之间接入变压器,如图b,为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求变压器的匝数比和负载获得的功率。 (a) (b) (c) (2)为使负载电阻获得最大功率,其等效电阻应等于信号源内阻R0,如图(c)所示,即 等效电阻获得的功率即为负载电阻获得的功率,有 解 (1)当负载直接接在信号源上时,负载获得的功率 则变压器的匝数比 可见,经变压器的阻抗变换,负载电阻获得的功率增加了。 *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 第6章 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电 路 基 础 福建工程学院 陈佳新 陈炳煌 编 第6章 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6.1 互感 6.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6.3 变压器 6.1 互感 本章主要介绍耦合电感中的磁耦合现象、互感、同名端和互感电压的概念及确定,以及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方程和分析计算,还简单介绍含有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分析。 6.1.1 互感现象 两个或多个彼此靠近的载流线圈,通过磁场相互联系的物理现象称为磁耦合现象。 当线圈N1中通入电流i1时,在线圈N1中产生磁通?11,同时有部分磁通?21穿过临近的线圈N2,在N2中产生感应电压u21(称为互感电压)。?11称为自感磁通,?21称为互感磁通。 同样,当线圈N2中通入电流i2 时,有互感磁通?12穿过线圈N1,在N1中产生互感电压u12。 自感磁链 互感磁链 当两个线圈都有电流时,每一线圈的总磁链为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的代数和,即 式中的“±”说明磁耦合中互感作用的两种可能性。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磁场得到加强,互感起增助作用,取“+”;方向相反时互感起削弱作用,取“-”。 6.1.2 互感系数和耦合因数 1、互感系数 两个具有磁耦合的线圈中,互感磁链与产生此磁链的电流的比值,称做这两个线圈的互感系数,简称互感,用符号M表示。 式中M12和M21称为互感系数,单位为亨(H)。当只有两个磁耦合线圈时,有 即 每一线圈的总磁链可表示为 Ψ1=L1i1±Mi2 Ψ2=L2i2±Mi1 互感系数M的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3 unit 3 With what do you buy your Money 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2册课件.ppt
- Unit5 dilemma for science 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2册课件.ppt
- Unit6 journeys that change history 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2册课件.ppt
- unit 2 Capital Cities 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2册课件.ppt
- unit 4 Some Photograps Make history 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2册课件.ppt
- unit 7 america's Vision for Digital future 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2册课件.ppt
- unit 8 the chinese bowl 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2册课件.ppt
- unit 9 the amoco cadiz 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2册课件.ppt
- unit 10 redefine the image and value of beauty 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三版)第2册课件.ppt
- 1.4至1.5节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