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 上册 教学课件 谢水波 姜应和 主编 第8章.pdfVIP

水质工程学 上册 教学课件 谢水波 姜应和 主编 第8章.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8.1 过滤概述 8.1.1 过滤工艺及其发展 8.1.2 快滤池的工艺过程 8.1.1 过滤工艺及其发展 图8-1 慢滤池构造示意图 8.1.2 快滤池的工艺过程 (1)过滤 即生产清水的过程,滤速可以由进水阀控制,或流量控制 器自动控制。 (2)反冲洗 是用清洁水对滤层进行清洗以去除其所截留的悬浮固体 的过程。 8.1.2 快滤池的工艺过程 图8-2 普通快滤池构造 1—浑水进水干管 2—进水支管阀门 3—清水支管阀门 4—支管5—排水阀 6—浑水渠 7— 滤料层 8—承托层 9—配水支管10—配水干管 11—冲洗水干管 12—清水干管 13—冲洗 排水槽 14—废水渠 (1)过滤  即生产清水的过程,滤速可以由进水阀控制,或流量控制器自动控 制。 (2)反冲洗  是用清洁水对滤层进行清洗以去除其所截留的悬浮固体的过程。 8.2 过滤理论 8.2.1 截留机理 8.2.2 过滤水力学 8.2.1 截留机理 1.滤料孔隙与杂质大小的关系 2.过滤机理 3.提高滤池性能的途径 1.滤料孔隙与杂质大小的关系 •只有经过混凝处理的水流经快滤池后,浊度才有明显的降低, 但对于未经混凝的原水直接进入快滤池,出水水质变化很小。为 什么? •以单层石英砂滤池为例,其滤料粒径为0.5~1.2mm,滤层厚度 一般为700mm,孔隙率为40%~43% ,经反冲洗水力分级后,滤 料粒径由上而下总体按由小到大依次排列,表层最小砂粒间的孔 隙约为80 μm(按0.5mm球体粒径计算)。但一般混凝沉淀后进入 滤池的水中,絮凝体最大尺寸为10~20 μm,藻类最大也只有30 μm,却能得到90% 以上的去除率,且在滤层深处也能被截留, 显然过滤不是机械筛滤的作用结果。 2.过滤机理 (1)迁移机理(物理-力学作用)在过滤过程中,滤料孔隙很小,水流在孔隙内的 流动属层流。 (2)粘附机理 粘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 (1)迁移机理(物理-力学作用)在过滤过程中,滤料孔隙很小,水流在 孔隙内的流动属层流。 1)沉淀作用:把滤料层看成类似叠起的多层沉淀池,较重的颗粒接近滤料表 面时,由于水流速度很小,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流线沉淀下来。 2)拦截作用:尺寸较大的悬浮颗粒沿一条水流线运动,以致最后直接碰到滤 料表面。 3)惯性作用:具有较大惯性的颗粒脱离流线被抛到滤料表面时,即完成了迁 移过程。 4)扩散作用:颗粒较小,布朗运动较剧烈时会扩散到滤料表面完成迁移过程。 5)水动力作用:层流运动存在着速度梯度,非球体颗粒在速度梯度作用下会 产生转动,从而脱离流线而与滤料表面接触。 (1)迁移机理(物理-力学作用)在过滤过程中,滤料孔隙很小,水流在 孔隙内的流动属层流。 图8-3 颗粒迁移机理示意 (2)粘附机理 粘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 粘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把滤料看作凝聚 中心,滤料与水中悬浮颗粒相比,其粒径较大, 当水中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时,在强大的吸引力 作用下被粘附在滤料表面,或粘附在滤料表面上 已粘附的絮粒上。这种吸附力包括范德华引力、 静电引力、某些化学键和特殊的吸附力,以及絮 凝颗粒的吸附架桥等。这种粘附作用和前述澄清 池中的泥渣作用类似,只是滤料作为固定介质, 比悬浮泥渣排列得更紧密,接触絮凝作用也更好。 粘附作用主要取决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理化 性质。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