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晁衡留唐:中日诗之旅.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新闻交流 首页 | 学会概况 | 领导机构 | 学术动态 | 对外交流 | 中日关系史研究 | 中日关系史数据库 | 新著介绍 | 个人首页 | 会员之桥 2007年中日关系史学会期刊 第二期 中日关系门户网站    2006年12月3日   来源:中日关系史学会       (作者单位: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    晁衡留唐:中日诗之旅安源大唐帝国兴隆强盛,且文明开放,影响于世界。周边各国纷纷选派留学生来唐问道求学。据武安隆先生考,日本遣唐使大体有十余次送来了留学生与留学僧,终唐一代,约有二三百人。其中有一位留居唐土达54年之久,且在唐王朝历任官职,位列三品,名播中日朝野,载誉史册。他就是阿倍仲麻吕,汉名曰“晁衡”。 阿倍仲麻吕,或称阿倍仲满,“满殆麻吕之约音”。晁衡,或作朝衡,又作鼂衡,朝即“朝臣”之省。晁衡生于日本文武帝二年(公元698年,唐中宗嗣圣十五年),大和国(今奈良县)人。其父官至中务大辅,正五位上,名曰“阿部船守”。晁衡性聪敏,好读书。日元正灵龟二年(公元716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时年虚十九。次年(日养老元年,公元717年)3月,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押使多治比县守,大使阿部安麿、大伴山守,副守藤原马养)从难波(今大阪)乘舟出发,10月登陆大唐京师,以异国游子特许入于太学,与公卿贵胄子孙比肩受业。“国子学”学业完成后,经科举考试,即授太子宫左春坊司经局校书,官阶正九品下,掌校理刊正图书文籍,且“为太子侍读”。 唐诗人储光羲,与晁衡交,有《洛中贻朝校书衡》诗云: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旁。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储光羲,兖州人,为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进士。诗中盛赞晁衡之美:“出入蓬山”、“逍遥伊水”、“高驾仕春坊”。可知晁衡品貌俱佳,才华出众,颇具儒雅之风。同时也可看出诗人与晁衡这一对异国诗友之间的深交厚谊。 之后,晁衡又曾任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阙(从七品上)。二职均属门下省,“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自开元以来,拾遗补阙尤为清选,只有“才学颇高”之人方能授任。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以多治比广成为首的第十次遣唐使来唐。次年秋冬将启程返日。此时晁衡已居唐十七年。当年与晁衡同来唐土的吉备真备、云昉、大和长冈等均随此次遣唐使返日。晁衡亦以“亲老请归”。时人均为晁衡将辞唐归日,深感惋惜留恋。名士赵骅有《送晁补阙归日本国》诗云: 西掖承休浣,东隅返故林。来称剡子学,归是越人吟。 马上秋郊远,舟中曙海阴。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 由于晁衡深得玄宗赏识信赖,玄宗厚爱其才其德,不忍放归,故强留之。晁衡“虽慕华贵显,然见学侣之东归,不无思亲羁旅之情也”。乃赋诗云: 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 晁衡的诗表达了其“忠孝不全”的内心矛盾与痛苦。思念故国,思念亲人,情真词切,刻骨铭心。虽然,他仍以帝命为重,感念皇恩,留居唐土。此次遣唐使的船只出海以后,风险迭起,四船中只有一二舶安抵日本,余则漂流至崑崙国(今爪哇一带),为土人袭击,或毙或逃,或死于瘴疠,仅有判官平郡广成等四人得免,后逃回唐土。《续日本记》天平十一年十一月辛卯条载:“逢本朝学生阿倍仲满(麻吕),便奏得入朝,请取渤海道归朝。天子许之,给船粮发遣”。晁衡未能与遣唐使同行回国,但却幸免于难。又能为遇难同胞上奏朝廷,为遣唐使资以船粮,助其回国。这也是晁衡为中日交流史增添的一段佳话。 之后,晁衡又为“仪王友”(从五品下),职责为陪侍仪王(玄宗第十二子)游居,规讽道义。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又擢秘书监(从三品),掌邦国经籍图书;兼卫尉卿(从三品),掌邦国器械。朝廷屡屡委以重事,亦知晁衡之忠信贤能。 公元752年(唐天宝十一年,日天平胜宝四年),日本派第十一次遣唐使(以藤原清河为大使,大伴古麻吕、吉备真备为副使)一行四船来唐。在长安,晁衡奉命引导日本使臣观览府库及三教殿。元旦佳节,诸国使节朝于蓬莱宫含元殿,日本与吐蕃大使分列东西领班,行贺敬之礼。玄宗又亲召清河,礼遇日使。晁衡亦为之左右。殆清河一行归日之际,晁衡又请归。时晁衡居唐已36岁,年五十六。上许之,命其为回访使。唐玄宗有《送日本使》诗云: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今朝。念余怀义远,矜尔思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晁衡有《衔命使本国》诗云: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邻。西望怀恩日,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