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051980)法国哲学家
萨特
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法国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无神论存在主义代表之一,“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主要哲学著作有《想像》(1936)、《存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性批判》(1960)等。主要文学作品有《墙》(1937)、《恶心》(1938)、《苍蝇》(1942)、《禁闭》(1944)、《肮脏的手》(1948)、《自由之路》(1945—1949)等。
生于巴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幼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学时代开始接触A.叔本华、F.W尼采、H.柏格森等人的著作,这对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对文学也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1924年,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9年通过哲学教师资格考试后在巴黎和外省一些公立中学任教。1933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在柏林大学及弗赖堡大学研究现象学,受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1936年起发表小说和哲学论著。1939年应征入伍,次年被德军俘虏。1941年获释回到巴黎,继续在中学讲授哲学,同时积极投入反法西斯抵抗运动。1945年创办政治和文学评论刊物《现代》。战后提倡“介入现实”,成为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50年代,他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1953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68年支持巴黎“五月风暴”学生运动。曾担任《人民事业报》社长,《革命》月刊主编,欧洲作家联盟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64年谢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声明“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70年代以后,萨特的健康每况愈下,但仍坚持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并继续保持其激进的政治立场。1980年4月15日卒于巴黎。
萨特的哲学将人的存在,即人的自由作为中心加以展开。一生以50年代中期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50年代中期,他在政治上同共产党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在思想上却作为一个存在主义大师而得到公认。50年代中期后,他在组织上同共产党脱离了关系,但在政治上却越来越激进,并在思想上转向马克思主义,成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萨特始终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仍是存在主义,至多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补充”存在主义和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这个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但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却使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人学空场”,变得“僵固”、“停滞”了,失去了生命力,因此,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加以改造。萨特的改造措施是: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中清除出去,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人学辩证法的地位。萨特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只是历史唯物主义,即使对历史唯物主义也不是“无保留地”接受。在萨特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尽管提供了对人类历史唯一合理的解释,但毕竟远离现实,只有存在主义才是接近现实的唯一具体道路,存在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恢复生命力的唯一希望。为此,萨特用存在主义来“补充”、改造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发展史作了重新解释,提出了由个人到社会总体的社会分层理论,企图以此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
萨特注重以文学、艺术等形式来注释其哲学观点,在他的小说、戏剧及文学批评中,一直贯穿着“由一个自由来重新把握世界”的精神。在美学思想上,强调艺术创造和欣赏的本质就是自由想像。
人物侧记
我的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它无疑也将以书本结束!”当已入耄耋之年的萨特回首往事时,如此深情地概述他与书那一世难解的缘分。从童年开始,书就是萨特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
外祖父有一间很大的书房,整整齐齐陈放着的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的全是书。除了一年一次的大清扫外,外祖父从不准人随意出入。当还不懂得书本和文字到底是何物的时候,小萨特便对那些像砖块一样紧紧地挤在书架上的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意。他朦朦胧胧地觉得:只是因为有了这些“砖块”,家里才会如此繁荣和睦。每当外祖父打开书房进来工作时,萨特便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在这个小小的圣殿内,他常常可以一声不响,自得其乐地呆上好几个小时。
每当站在厚厚的书墙之间,萨特的心中就充满了敬畏。他忍不住踮起脚,偷偷地抚摸它们,故意让自己的小手沾上那些圣物的灰尘。这些形状彼此相似的“砖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它们会像我一样地死去吗?萨特想不明白,却也不敢惊动这些书的主人――外祖父。在书房里伏案工作的夏尔比平时更让萨特崇拜不已。他常常躲在书架后,久久地盯着外祖父的一举一动:他总是在奋笔疾书;忽然,他停下笔,站起身来,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开始围着他的书桌转圈了。一圈、二圈……突然,他大踏步地走过来了,一直走向某一排书架。天啊,他看都不用看就毫不犹豫地取下一本书,然后飞快地转身,一边用拇指与食指翻动着书页,一边走回
文档评论(0)